生来长是绕襟裾,不为功名遣读书。
旅食今宵定何处,别时初夏岁云除。
除夕望三儿不至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除夕望三儿不至》是一首明代诗人顾清创作的古诗。这首诗的全文如下:
生来长是绕襟裾,不为功名遣读书。 旅食今宵定何处,别时初夏岁云除。
《除夕望三儿不至·其一》表达了作者对儿子的思念之情。诗中“生来长是绕襟裾”,意指自己自幼便与学问为伴,不为功名所累,专心致志于学习。这里的“襟裾”比喻学问和道德,诗人以自身为例,强调了追求知识的重要性。接着,“不为功名遣读书”,则表明他虽然出身书香门第,却不因功名利禄而放弃自己的学业追求。这种坚持不仅体现了诗人的个人品格,也反映了当时文人士大夫的文化自觉。
诗的后两句“旅食今宵定何处,别时初夏岁云除”描绘了诗人在除夕夜的孤独与迷茫。这里的“旅食”意味着在外漂泊不定的生活状态,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无奈。“别时初夏岁云除”暗示着春节将至,诗人即将与家人分离,这更加深了他对家的思念以及对未来团聚的期盼。通过这样的描写,诗人不仅抒发了自己的情感,也让读者能够感受到那个时代人们的情感世界和社会背景。
《除夕望三儿不至》不仅是一首表达亲情思念的诗歌,也是一幅描绘明代社会风貌的画卷。通过对这首古诗的学习,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中国古代文学的魅力,同时也能体会到诗人对家庭和友情的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