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一日山中见月

元宵开此夕,里社始悬灯。
岂识常明照,还当最上层。
清光瞻兔腹,梵语净伽楞。
适意归吟弄,逍遥寄大鹏。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正月十一日山中见月》是明代诗人庞嵩创作的一首古诗,表达了作者在元宵节之夜山中观月的意境和情感。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作者简介:庞嵩是明代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他的文学成就颇丰,不仅在诗歌创作上有所建树,而且在书法艺术上也有着极高的造诣。他的作品多以描绘自然景观和表达个人情感为主,具有浓郁的文艺色彩和深刻的思想内涵。

  2. 原文赏析:诗中“元宵开此夕,里社始悬灯”描述了元宵节夜晚的景象,灯笼初升,照亮了整个村落,象征着新年的开始和光明的到来。 “岂识常明照,还当最上层”表达了诗人对于月亮光芒的赞赏,同时也暗示了他对于高处事物的欣赏和向往。 “清光瞻兔腹,梵语净伽楞”则进一步描绘了月光下的宁静与祥和,同时可能也包含了佛教元素,如“净伽楞”可能指的是梵文中的某种概念或名称。

  3. 诗歌鉴赏:《正月十一日山中见月》不仅是一篇描写自然美景的诗作,更蕴含了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哲学思考。通过对月光的描绘,诗人传达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境界,反映了明代文人对于理想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正月十一日山中见月》不仅仅是一首简单的诗歌,它还是一幅流动的画面,一种深邃的文化象征。通过这首诗,人们可以感受到古人对自然的热爱、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以及对宇宙奥秘的探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