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离子 · 论史

郁离子曰:「呜呼,吾今而后知以讦为直者之为天下后世害不少也。夫天之生人,不恒得尧、舜、禹、汤、文王以为之君,然后及其次焉,岂得已哉?如汉之高祖,唐之太宗,所谓间世之英,不易得也,皆传数百年,夭下之生赖之以安,民物蕃昌,蛮夷向风,文物典章可观,其功不细。乃必搜其失,而斥之以自夸大,使后世之人举以为词曰:『若是者亦足以受天命,一九有则不师其长,而效其短,是岂非以讦为直者之流害哉?」或曰:「史直笔也,有其事则直书之,天下之公也,夫奚讦?」郁离子曰:「是儒生之常言,而非孔子之训也。孔子作春秋,为贤者讳,故齐桓、晋文皆录其功,非私之也,以其功足以使人慕。录其功而不扬其罪,虑人之疑之,立教之道也。故诗、书皆孔子所删,其于商、周之盛王,存其颂美而已矣。」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译文

郁离子说:“唉,我从今以后知道把斥责别人的过失当做正直的做法,给天下后世的危害可不少啊。上天生育人,不能总是得到像尧、舜、禹、汤、文王那样的人来做人君,而后来的主比他们差一等了。难道就再得不到了吗?如汉代的高祖,唐代的太宗,这些所说的隔世的英明君主,不易得到啊,这些王朝都相传了数百年,天下的生灵依赖他们而安定,社会繁荣昌盛,边远的民族闻风仰慕,文物典章大有可观,他们的功绩不小。但有人却一定要搜寻他们的过失,而且斥责他们并把他们的过失夸大,使后世的人列举出来做证词说:‘像这样的人也能够接受天命,统一天下吗?’于是人们就不学他们的长处,却只效法他们的短处,这不正是把攻击别人的短处当做正直的人所散布的流毒影响吗?”或许有人要说说:“历史应据事如实记载,有哪些事就应据实写出哪些事,这是出自天下的公心啊,那怎么能斥责别人的过失呢?”郁离子说:“这是书生常说的话,而不是孔子的训教。孔子作《春秋》替圣贤讳饰,所以对齐桓公、晋文公全是记录他们的功德,这并非是孔子对他们有私心,而是因为他们的功德足以使人敬慕。只记录他们的功德而不宣扬他们的罪过,是怕人怀疑他们的功德,这是立教的宗旨。所以《诗》、《书》都被孔子所删改,其中对商、周的盛世君王,只不过是保存了颂扬赞美的言辞罢了。”

介绍

《郁离子》是明代末年清少纳言所著的一部笔记小说集,其中收录了大量关于历史、政治和社会问题的评论和讽刺故事。而“论史”一章则专门探讨了历史上的一些重要事件及其影响,并对当时的现实进行了深刻的反思与批判。
在这一章节中,作者通过对各种典籍的研究和分析,揭示出历代帝王将相们所犯下的错误以及他们对于历史进程的影响。同时,他也将自己对于社会现象的观察融入其中,提出了一些关于政治、经济和社会问题的看法。

总的来说,《郁离子·论史》通过丰富的史料和深刻的思考,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视角来审视中国历史上的一些重要事件及其影响,并且对当时的现实进行了批判性的分析与反思。
请注意:由于“郁离子”是明代末年清少纳言的作品,而“论史”一章则属于《郁离子》中的一个章节,因此该作品主要探讨了

注解

讦:攻击别人的短处或揭发别人的阴私。

直:公正、公直。

蕃昌:繁荣昌盛。

蛮夷:边远的民族。

向风:闻风仰慕。

一九有:统一九州。九有,九州。

直笔:谓据事如实记载。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