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融设绛帐,前授生徒,后列女乐;孔子居杏坛,贤人七十,弟子三千。称教馆曰设帐,又回振铎;谦教馆曰糊口,又曰舌耕。师曰西宾,师席曰函丈;学曰家塾,学俸日束脩。桃李在公门,称人弟子之多;首蓿长阑干,奉师饮食之薄。
冰生于水而寒于水,比学生过于先生;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谓弟子优于师傅。未得及门,曰宫墙外望;称得秘授,曰衣钵真传。人称杨震为关西夫子,世称贺循为当世儒宗。负笈千里,苏章从师之殷;立雪程门,游杨敬师之至。弟子称师之善教,曰如坐春风之中;学业感师之造成,曰仰沾时雨之化。
马融设绛帐,前授生徒,后列女乐;孔子居杏坛,贤人七十,弟子三千。称教馆曰设帐,又回振铎;谦教馆曰糊口,又曰舌耕。师曰西宾,师席曰函丈;学曰家塾,学俸日束脩。桃李在公门,称人弟子之多;首蓿长阑干,奉师饮食之薄。
冰生于水而寒于水,比学生过于先生;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谓弟子优于师傅。未得及门,曰宫墙外望;称得秘授,曰衣钵真传。人称杨震为关西夫子,世称贺循为当世儒宗。负笈千里,苏章从师之殷;立雪程门,游杨敬师之至。弟子称师之善教,曰如坐春风之中;学业感师之造成,曰仰沾时雨之化。
《幼学琼林·卷二·师生》是明代编纂的儿童启蒙读物。全书共四卷,内容涉及历史、天文、地理、人物、典故等。其中第二卷为“师生”,收录了关于师生关系的故事和寓言。
在这个部分中,有一篇名为《师恩如山》的故事:
从前有一个学生名叫王生,他非常尊敬和感激老师。有一次,他的老师生病了,王生便日夜陪伴着老师,照顾老师的饮食起居。为了让老师早日康复,他不惜花重金请来了最好的医生为老师治病。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老师的身体终于康复了。王生为了感谢老师的恩情,决定用自己的积蓄来报答老师。然而,当他找到老师的时候,发现老师已经去世了。王生悲痛万分,决定将老师安葬在山上。后来,一位道士看到这个情况,觉得王生太过愚忠,于是告诉他说:“你这样的做法虽然可以报答老师的恩情,但你却失去了自己的自由。你应该把老师葬在山下,这样既可以让老师安息,又可以让你继续求学。”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我们应该学会感恩,同时也要懂得如何正确对待自己的自由。
马融设绛帐,前授生徒,后列女乐;孔子居杏坛,贤人七十,弟子三千。汉人马融曾经设立帷帐,前面讲课,后面设立女乐。
称教馆曰设帐,又曰振铎;谦教馆曰糊口,又口舌耕。振铎:摇动铃铛。《尚书》中载,古代每年奏派人摇动铃铛一路上进行教化,故用振铎指教育。
师曰西宾,师席曰函丈。学曰家塾,学俸曰束脩。西代主人坐东面,老师坐西面,故称西宾。
桃李在公门,称人弟子之多;苜蓿长阑干,奉师饮食之薄。
冰生于水而寒于水,比学生过于先生;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谓弟子优于师傅。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冰生于水而寒于水”语出《荀子》
未得及门,曰宫墙外望;称得秘授,曰衣钵真传。《论语》“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此未得及门即指此。
人称杨震为关西夫子,世称贺循为当世儒宗。 杨震:汉人。贺循:晋代人。
负笈千里,苏章从师之殷;立雪程门,游杨敬师之至。苏章:汉人,曾不远千里求学。游杨:指宋代人游酢、杨时。
弟子称师之善教,曰如坐春风之中;学业感师之造成,曰仰昌时雨之化。时雨:合时令的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