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融设绛帐,前授生徒,后列女乐;孔子居杏坛,贤人七十,弟子三千。称教馆曰设帐,又回振铎;谦教馆曰糊口,又曰舌耕。师曰西宾,师席曰函丈;学曰家塾,学俸日束脩。桃李在公门,称人弟子之多;首蓿长阑干,奉师饮食之薄。

冰生于水而寒于水,比学生过于先生;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谓弟子优于师傅。未得及门,曰宫墙外望;称得秘授,曰衣钵真传。人称杨震为关西夫子,世称贺循为当世儒宗。负笈千里,苏章从师之殷;立雪程门,游杨敬师之至。弟子称师之善教,曰如坐春风之中;学业感师之造成,曰仰沾时雨之化。

诗句

1. 马融设绛帐,前授生徒,后列女乐;孔子居杏坛,贤人七十,弟子三千。称教馆曰设帐,又回振铎;谦教馆曰糊口,又曰舌耕。师曰西宾,师席曰函丈;学曰家塾,学俸日束脩。桃李在公门,称人弟子之多;首蓿长阑干,奉师饮食之薄。

2. 冰生于水而寒于水,比学生过于先生;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谓弟子优于师傅。未得及门,曰宫墙外望;称得秘授,曰衣钵真传。

3. 人称杨震为关西夫子,世称贺循为当世儒宗。负笈千里,苏章从师之殷;立雪程门,游杨敬师之至。

译文:

1. 马融(东汉时期著名学者)设立了一个华丽的帐篷作为教学场所,前方是传授给学生们,后方则是安排了女乐。孔子(儒家学派创始人)在他的讲学处——杏坛上教授学生,他的门下有七十位贤人,弟子有三千人。人们把设立教学场所称为“设帐”,“振铎”是回响教育的声音;而将简陋的教学场所称为“糊口”,或者叫做“舌耕”。老师被尊称为“西宾”,老师的座位被称为“函丈”;学生学习的地方称作“家塾”,学生所得到的报酬称为“束修”。在公共场合培养出优秀的人才,就称之为“桃李满天下”。

2. 冰是水的一种形态,但是它比水还要寒冷,这是因为它比水更纯净;同样地,学生也比老师更优秀,这是由于他们接受的教育更广泛、更深入。

3. 人们称扬震为关西夫子,意思是他像孔子一样,是一个伟大的教育者;人们称贺循为当世儒宗,意思是他是一个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4. 有人千里迢迢来追随他学习,就像苏章对老师马融的尊敬一样,这种尊敬体现了他们对老师的尊敬和爱戴。

5. 在寒冷的冬天,有人冒着严寒去拜见老师,就像程门立雪中那样,展现了人们对老师的尊重和敬慕。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古代师生之间关系的描绘,展示了古代教育文化的深厚底蕴。通过对比,诗人表达了对于学生与老师之间的相互尊重以及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于教师地位的重视。诗中运用了大量的比喻和象征手法,如“冰生于水而寒于水”、“弟子优于师傅”、“桃李满天下”等,这些生动的比喻不仅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也使得诗歌的主题更加鲜明和突出。此外,诗歌的语言优美,韵律和谐,读来朗朗上口,充分展现了古代诗词的魅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