麟为毛虫之长,虎乃兽中之王。麟凤龟龙,谓之四灵;犬豕与鸡,谓之三物。騄駬骅骝,良马之号;太牢大武,乃牛之称。羊曰柔毛,又曰长髯主簿;豕名刚鬣,又曰乌喙将军。鹅名舒雁,鸭号家凫。

鸡有五德,故称之为德禽;雁性随阳,因名之曰阳鸟。家狸、乌圆,乃猫之誉;韩卢楚犷,皆犬之名。麒麟驺虞,皆好仁之兽;螟螣蟊贼,皆害苗之虫。无肠公子,螃蟹之名;绿衣使者,鹦鹉之号。狐假虎威,谓借势而为恶;养虎贻患,谓留祸之在身。

犹豫多疑,喻人之不决;狼狈相倚,比人之颠连。胜负未分,不知鹿死谁手;基业易主,正如燕入他家。雁到南方,先至为主,后至为宾;雉名陈宝,得雄则王,得雌则霸。刻鹄类鹜,为学初成;画虎类犬,弄巧成拙。

这首诗是《幼学琼林》中的一篇文章,主要讲述了各种动物的特征和名称及其寓意。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解释和赏析:

麟为毛虫之长,虎乃兽中之王。麟凤龟龙,谓之四灵;犬豕与鸡,谓之三物。騄駬骅骝,良马之号;太牢大武,乃牛之称。羊曰柔毛,又曰长髯主簿;猪名刚鬣,又曰乌喙将军。鹅名舒雁,鸭号家凫。    
  • 注释: 诗中提到了麒麟、凤凰、龟、龙等被称为四灵的生物,以及狗、猪和鸡等被称为三物的生物。”騄駬骅骝”是指良马,”太牢大武”则是形容牛。此外,诗中还提到了羊、猪、鸭等其他动物的名称。
  • 赏析: 这首诗通过列举不同的动物名称,展示了中国古代对自然界生物的观察和认知。通过对这些动物特征的描述,诗人传达了一种和谐自然的理念,同时也反映了古代人们对动物的尊重和喜爱。
鸡有五德,故称之为德禽;雁性随阳,因名之曰阳鸟。家狸、乌圆,乃猫之誉;韩卢楚犷,皆犬之名。麒麟驺虞,皆好仁之兽;螟螣蟊贼,皆害苗之虫。无肠公子,螃蟹之名;绿衣使者,鹦鹉之号。狐假虎威,谓借势而为恶;养虎贻患,谓留祸之在身。    
  • 注释: 诗中提到了鸡的五德(文、武、勇、仁、信),因此被称为“德禽”。雁随阳而生,因此得名为“阳鸟”。家狸、乌圆都是猫的美称。韩卢、楚犷则是犬的别称。麒麟、驺虞都是表示善良和美好的动物。螟、螣、蟊、贼都是害虫,给农作物带来危害。无肠公子是螃蟹的名字,绿衣使者是鹦鹉的别称。狐假虎威是指利用他人的力量做坏事,养虎贻患是指留下祸害给自己。
  • 赏析: 这首诗通过列举动物的特性和名称,进一步阐述了动物的象征意义。例如,通过描述鸡的五德,强调了其文、武、勇、仁、信的品质;而通过指出螟、螣、蟊、贼等害虫对农作物的危害,表达了对自然界中生物生态平衡的关注。整体上,这首诗展现了中国古代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观念。
犹豫多疑,喻人之不决;狼狈相倚,比人之颠连。胜负未分,不知鹿死谁手;基业易主,正如燕入他家。雁到南方,先至为主,后至为宾;雉名陈宝,得雄则王,得雌则霸。刻鹄类鹜,为学初成;画虎类犬,弄巧成拙。    
  • 注释: 诗中提到“犹豫多疑”用来比喻人在做决策时的犹豫不决,“狼狈相倚”则比喻人在困境中相互依赖的情况。“胜负未分”指的是比赛或者竞争还未分出胜负,“基业易主”则意味着企业或政权的更迭。“雁到南方,先至为主,后至为宾”是指鸟类在南方迁徙时,先到达的地区被视为主人,后到达的地区则为客人。“雉名陈宝,得雄则王,得雌则霸”则是指某些动物在特定情况下会有不同的行为表现,如雄性的雉通常被认为是王者,雌性的雉则被认为是霸主。“刻鹄类鹜”指的是模仿天鹅但不如天鹅好看,“画虎类犬”则是说画老虎不如画狗形象逼真。
  • 赏析: 这首诗通过动物的行为习性来比喻人类社会的现象和现象,如犹豫多疑的人、狼狈相依的人、胜负未分的竞争等。通过这种方式,诗人表达了一种对人性和社会现象深刻的思考和理解。同时,诗句中的比喻也体现了中国古代文学中常用的象征手法。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