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一】
劝郎莫食鉴湖鱼,劝郎莫弃别时衣。
湖中鲤鱼好寄信,别时衣有万条丝。
【其二】
恋郎思郎非一朝,好似并州花剪刀。
一股在南一股北,几时裁得合欢袍。
【其三】
越王台下是侬家,一尺龙梭学织纱。
愿郎莫栽梨子树,遮却房前夜合花。
【其四】
溪头送郎上兰舟,独宿春风燕子楼。
溪水有时乾到底,不如侬泪四时流。
【其五】
阿侬羞杀黄帽郎,桂舟兰楫藻中藏。
芦竹生花秋满地,棹歌才动便寻榔。
【其六】
粉痕随泪湿春罗,郎似芭蕉侬似荷。
荷叶团圆映莲蕊,不比芭蕉纹路多。
【其七】
为郎有意办罗裳,绣成花鸟好文章。
黄昏含愁不敢剪,只恐分开双凤凰。
【其八】
春望山头松百株,若耶溪里好黄鱼。
黄鱼上得青松树,阿侬始是弃郎时。
越歌八首(约杨推官同赋)
其一
劝郎莫食鉴湖鱼,劝郎莫弃别时衣。
湖中鲤鱼好寄信,别时衣有万条丝。
- 注释:在这首诗中,宋濂劝告其友人杨推官不要食用鉴湖的鱼,也不要让朋友穿上离别的衣服。他提到湖中的鲤鱼可以作为信息传递,而那些离别的衣服里藏着深深的思念。
- 赏析:此诗通过比喻表达了诗人对杨推官的深情与不舍。用“湖中鲤鱼”“万条丝”等意象传达了对杨推官的牵挂和希望他能记住这段友情的深情。
其二
恋郎思郎非一朝,好似并州花剪刀。
一股在南一股北,几时裁得合欢袍。
- 注释:诗人以“恋郎思郎”来形容他们对彼此的感情,仿佛并州的剪刀一般,难以分离。这里“一股在南一股北”形容两人心意相通,但现实中却难以团聚,而“几时裁得合欢袍”则表达了一种无奈与渴望团圆的情感。
- 赏析:此诗展现了诗人对杨推官深厚的情感以及对无法相聚的无奈。通过使用并州剪刀的形象比喻,增强了诗句的直观性和艺术感染力。
其三
越王台下是侬家,一尺龙梭学织纱。
愿郎莫栽梨子树,遮却房前夜合花。
- 注释:越王台象征着家乡,诗人在此织出细密的纱线。诗人希望杨推官不要种下梨树来遮挡夜合花,因为夜合花的美丽足以让杨推官想起他们共同的回忆。
- 赏析:此诗反映了诗人对家乡的眷恋以及与杨推官之间深厚的情谊。通过“一尺龙梭”和“夜合花”的象征意义,表达了作者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和对未来团聚的美好期望。
其四
溪头送郎上兰舟,独宿春风燕子楼。
溪水有时乾到底,不如侬泪四时流。
- 注释:诗人在春天送杨推官登船离去,并在自己的燕子楼上独自住宿。他意识到即使溪水干涸,他的泪水也会如四季流淌一样不息。
- 赏析:此诗表达了诗人对杨推官的依依不舍之情。通过描绘春日送行的场景和孤独的心境,诗人展现了自己对杨推官深深的思念和不舍。
其五
阿侬羞杀黄帽郎,桂舟兰楫藻中藏。
芦竹生花秋满地,棹歌才动便寻榔。
- 注释:诗人在秋季的桂花船上泛舟,他害羞于自己的容貌,但在荷花丛中找到了慰藉。每当芦竹开花时,他会情不自禁地寻找打捞工具。
- 赏析:此诗描绘了诗人在秋季的景色中感受到的孤独和喜悦。通过对自然美景的描写和内心活动的反映,表达了他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杨推官深深的思念。
其六
粉痕随泪湿春罗,郎似芭蕉侬似荷。
荷叶团圆映莲蕊,不比芭蕉纹路多。
- 注释:诗人的泪水湿润了春罗,而杨推官的面容如同芭蕉般温柔。荷叶的圆润与莲花的精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使得杨推官的形象更加鲜明。
- 赏析:此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生动的自然形象,表达了诗人对杨推官深沉的爱意和对其美好品质的赞美。
其七
为郎有意办罗裳,绣成花鸟好文章。
黄昏含愁不敢剪,只恐分开双凤凰。
- 注释:为了杨推官的愿望,诗人制作了一件华丽的衣裳,并用精美的花鸟图案装饰。然而,由于黄昏时分的忧郁,他害怕这件衣服会在杨推官离去后被剪破。
- 赏析:此诗通过精心制作衣服的行为,表达了对杨推官深厚的情感和不舍的情绪。同时,也展现了诗人对爱情的执着与忠贞。
其八
春望山头松百株,若耶溪里好黄鱼。
黄鱼上得青松树,阿侬始是弃郎时。
- 注释:诗人在春天站在山头望着成百上千的松树,同时也在若耶溪中发现了美味的黄鱼。当黄鱼跃上青松时,诗人意识到自己终于放弃了与杨推官的友情。
- 赏析:此诗以自然景观作背景,表达了诗人对杨推官的深深思念和对过去时光的留恋。通过描绘自然的美景和内心的感受,诗人展现了自己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爱情的执着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