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惟杭城居民家户架柴燔燎,火光烛天,挝鼓鸣金,放炮起火,谓之松盆。无论他处无敌,即杭之乡村,亦无此胜。斯时抱幽趣者,登吴山高旷,就南北望之,红光万道,炎焰火云,巷巷分岐,光为界隔。聒耳声喧,震腾远近,触目星丸,错落上下,此景是大奇观。幽立高空,俯眺嚣杂,觉我身在上界。
这首诗的原文是:
除夕,惟杭城居民家户架柴燔燎,火光烛天。挝鼓鸣金,放炮起火,谓之松盆。无论他处无敌,即杭之乡村,亦无此胜。斯时抱幽趣者,登吴山高旷,就南北望之,红光万道,炎焰火云,巷巷分岐,光为界隔。聒耳声喧,震腾远近,触目星丸,错落上下,此景是大奇观。幽立高空,俯眺嚣杂,觉我身在上界。
注释如下:
- “除夕”:农历年的最后一天,人们会进行各种庆祝活动。
- “唯杭城居民家户架柴燔燎”:只有杭州城的居民家庭会在除夕这天搭建篝火来庆祝。
- “火光烛天”:形容火光明亮得可以照亮天空。
- “挝鼓鸣金”:敲打鼓和金属乐器,发出声音。
- “放炮起火”:放烟花爆竹。
- “谓之松盆”:这个习俗被称为“松盆”。
- “无论他处无敌”:无论是别处都无人能敌。
- “即杭之乡村,亦无此胜”:即使是杭州乡村也没有这样的胜景。
- “幽趣”:指的是一种静谧而深远的兴趣或情趣。
- “吴山”:杭州的一座山。
- “高旷”:高大而空旷。
- “红光万道”:红色的火光遍布天际。
- “炎焰火云”:炽热的火焰和如云般的烟雾。
- “巷巷分岐”:每个巷子都有不同的道路分支。
- “光为界隔”:光把各个地方分隔开来。
- “聒耳声喧,震腾远近”:声音嘈杂,远近都能听到。
- “触目星丸,错落上下”:眼前的景象像是星星一样闪烁,层次分明。
- “幽立高空,俯眺嚣杂”:站在高处俯瞰着繁忙的城市景象。
- “觉我身在上界”:感觉到自己仿佛置身于天上。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除夕之夜在杭州城进行的一场盛大的篝火庆祝活动。诗人用丰富的语言和生动的比喻,将这种独特的风俗活动描绘得如同一幅壮丽的图画,展现了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同时,诗中也表达了诗人对于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于喧嚣世界的超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