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畏寒,不涉世故,时山居曝背,茅檐看梅初放,邻友善谈,炙?共食,令说宋江最妙回数,欢然抚掌,不觉日暮。吾观道左丰碑,人间铭颂,是亦《水浒传》耳,岂果真实不虚故说?更惜未必得同此传,世传人口。

山居听人说书

老人畏寒,不涉世故,时山居曝背,茅檐看梅初放,邻友善谈,炙?共食,令说宋江最妙回数,欢然抚掌,不觉日暮。吾观道左丰碑,人间铭颂,是亦《水浒传》耳,岂果真实不虚故说?更惜未必得同此传,世传人口。

【注释】:

⑴山居:居住在山中。

⑵曝背:在露天地里晒太阳。

⑶炙?(hào):古代的一种烹调方法,即用火烤食物。

⑷《水浒传》: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描写北宋末年农民起义的长篇小说。这里指宋元时期的民间艺人对《水浒传》的故事进行口头传播和表演。

⑸丰碑:高大的石碑,用来纪念或歌颂某人的功业、德行。此处泛指对宋江的赞颂。

⑹《水浒传》: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描写北宋末年农民起义的长篇小说。

⑺“岂”:难道,表示反问。

⑻“得”:能够。

【赏析】:

本诗以叙事方式写听人讲说《水浒传》的故事,表现了作者对宋江故事的喜爱与欣赏。

首句“山居听人说书”,点题,表明这是一首关于听书的诗。

次句,诗人写自己因怕冷而不出外访友,而是在家中晒晒太阳,享受着暖阳之乐。

第三、四句,诗人写自己听到宋江的故事后的反应和感受,他一边听别人讲述宋江如何英勇无畏地反抗官府,一边感到十分高兴。

第五句,诗人又写自己的感受,他说自己看到的是人们口中的赞美宋江的丰碑,也就是赞颂宋江的丰功伟绩。这一句中,“人间”与“道左”相对照,“铭颂”与“丰碑”相对照,“是亦”与“乃”相对照,“亦”与“耳”相对照,都是互文见义的表现手法。

第六、七两句,诗人进一步发挥自己的观点,他怀疑《水浒传》是否真的如此精彩,并表示自己很遗憾没有亲眼见到宋江这样的英雄人物。“更惜”一词,写出了自己的遗憾之情。

诗人以议论收尾,他感叹说:我所看到的是人们口中赞美宋江的丰碑和颂词,这实际上也是《水浒传》的内容。由此可见,宋江的确是一个值得称赞的英雄人物。

整首诗语言简练流畅,感情真挚动人,充分体现了诗人对于民间艺人讲说《水浒传》的兴趣和爱好。同时,诗歌结构严密,层次清晰,前后衔接自然,富有节奏感和韵律美。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