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恶不称,谓之狗尾续貂;贪图不足,谓之蛇欲吞象。祸去祸又至,曰前门拒虎,后门进狼;除凶不畏凶,曰不入虎穴,焉得虎子。鄙众趋利,曰群蚁附膻;谦己爱儿,曰老牛舐犊。无中生有,曰画蛇添足;进退两难,曰羝羊触藩。杯中蛇影,自起猜疑;塞翁失马,难分祸福。
龙驹凤雏,晋闵鸿夸吴中陆士龙之异;伏龙凤雏,司马徽称孔明庞士元之奇。吕后断戚夫人手足,号曰人彘;胡人腌契丹王尸骸,谓之帝羓。人之狠恶,同于梼杌;人之凶暴,类于穷奇。
王猛见桓温,扪虱而谈当世之务;宁戚遇齐桓,扣角而取卿相之荣。楚王轼怒蛙,以昆虫之敢死;丙吉问牛喘,恐阴阳之失时。以十人而制千虎,比言事之难胜;走韩卢而搏蹇兔,喻言敌之易摧。兄弟如鹡鸰之相亲,夫妇如鸾凤之配偶。
诗句
美恶不称,谓之狗尾续貂;贪图不足,谓之蛇欲吞象。祸去祸又至,曰前门拒虎,后门进狼;除凶不畏凶,曰不入虎穴,焉得虎子。鄙众趋利,曰群蚁附膻;谦己爱儿,曰老牛舐犊。无中生有,曰画蛇添足;进退两难,曰羝羊触藩。杯中蛇影,自起猜疑;塞翁失马,难分祸福。
龙驹凤雏,晋闵鸿夸吴中陆士龙之异;伏龙凤雏,司马徽称孔明庞士元之奇。吕后断戚夫人手足,号曰人彘;胡人腌契丹王尸骸,谓之帝羓。人之狠恶,同于梼杌;人之凶暴,类于穷奇。
王猛见桓温,扪虱而谈当世之务;宁戚遇齐桓,扣角而取卿相之荣。楚王轼怒蛙,以昆虫之敢死;丙吉问牛喘,恐阴阳之失时。以十人而制千虎,比言事之难胜;走韩卢而搏蹇兔,喻言敌之易摧。兄弟如鹡鸰之相亲,夫妇如鸾凤之配偶。
译文
“美恶不称,谓之狗尾续貂;贪图不足,谓之蛇欲吞象。”
这句话描述了一种情况,即如果一个人的行为或成就不能与其实际的能力相匹配,就会被人嘲笑为无用的模仿或是徒劳无功。“祸去祸又至,曰前门拒虎,后门进狼。”
此句比喻指人们常常在危险已经过去之后,却迎来了新的更大的麻烦或威胁,就像老虎被赶走了,但新的危险又紧跟其后。“除凶不畏凶,曰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这表达了一种观点,即使面对困难或危险也不回避,因为只有通过克服这些困难才能获得成功。“鄙众趋利,曰群蚁附膻。”
形容人们为了追求眼前的利益而盲目追随他人,如同蚂蚁跟随有香味的食物一样。“谦己爱儿,曰老牛舐犊。”
这是说父母爱护自己的孩子就像老牛舔小牛的伤口,表现出无条件的爱和关怀。“无中生有,曰画蛇添足。”
比喻本来没有的事情或事物没有必要再增加或添加,这样反而弄巧成拙。“进退两难,曰羝羊触藩。”
描述一个人面临两种选择,无论哪种选择都会导致不利的后果,就像公羊碰到篱笆一样进退两难。“杯中蛇影,自起猜疑。”
比喻由于过度关注自己的行为而产生的误解和不信任。“塞翁失马,难分祸福。”
这句成语用来说明事情的结果有时是难以预料的,一个看似不幸的事件可能最终带来好运。“龙驹凤雏,晋闵鸿夸吴中陆士龙之异;伏龙凤雏,司马徽称孔明庞士元之奇。”
这里赞美两位杰出的人物:一位是晋朝的闵鸿,称赞他的儿子像龙驹一样杰出;另一位是东汉的司马徽称赞诸葛亮的才智像龙凤那样超凡。“吕后断戚夫人手足,号曰人彘;胡人腌契丹王尸骸,谓之帝羓。”
分别描绘了历史上两个著名的残酷事件:一是秦始皇的皇后吕后砍掉戚夫人的手脚,把她称为“人彘”;另一是匈奴人腌制契丹王的尸体,称之为“帝羓”。“人之狠恶,同于梼杌;人之凶暴,类于穷奇。”
这是借用古代传说中的神兽来比喻人的凶残与残暴,认为人的行为往往与这些凶猛的动物相似。“王猛见桓温,扪虱而谈当世之务;宁戚遇齐桓,扣角而取卿相之荣。”
描述了两个历史人物的故事:一个是战国时期秦国的谋士王猛,他在桓温面前谈论时局;另一个是商末的贤臣宁戚,他在齐桓公面前叩角(敲打牛角)以显示自己的才能并得到重用。“楚王轼怒蛙,以昆虫之敢死;丙吉问牛喘,恐阴阳之失时。”
这两个故事讲述了楚王对青蛙的怜悯以及西汉的丙吉对牛喘息的关心,反映了统治者对动物生命的关爱以及对自然规律的重视。“以十人而制千虎,比言事之难胜;走韩卢而搏蹇兔,喻言敌之易摧。”
这里使用了寓言故事来比喻处理事务的难度和战胜敌人的难度。前者比喻即使是人数不多的人也可以控制强大的力量;后者比喻即使是弱小的对手也可以击败强大的敌人。“兄弟如鹡鸰之相亲,夫妇如鸾凤之配偶。”
这句话用鸟类作为比喻来描述家庭关系:兄弟之间像鹡鸰鸟一样相互支持和帮助,夫妻之间则如鸾凤般和谐美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