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道曰巫,男道曰觋,自古攸分;男僧曰僧,女僧曰尼,从来有别。羽客黄冠,皆称道士;上人比丘,并美僧人。檀越、檀那,僧家称施主;烧丹、炼汞,道士学神仙。和尚自谦,谓之空桑子;道士诵经,谓之步虚声。
菩者普也,萨者济也,尊称神祗,故有菩萨之誉;水行龙力大,陆行象力大,负荷佛法,故有龙象之称。儒家谓之世,释家谓之劫,道家谓之尘,俱谓俗缘之未脱;儒家曰精一,释家曰三昧,道家曰贞一,总言奥义之无穷。达摩死后,手携只履西归;王乔朝君,舄化双凫下降。
辟谷绝粒,神仙能服气炼形;不灭不生,释氏惟明心见性。梁高僧谈经入妙,可使岩石点头,天花坠地;张虚靖炼丹既成,能令龙虎并伏,鸡犬俱升。藏世界于一粟,佛法何其大;贮乾坤于一壶,道法何其玄。妄诞之言,载鬼一车;高明之家,鬼瞰其室。
诗句
女道曰巫,男道曰觋,自古攸分;男僧曰僧,女僧曰尼,从来有别。羽客黄冠,皆称道士;上人比丘,并美僧人。檀越、檀那,僧家称施主;烧丹、炼汞,道士学神仙。和尚自谦,谓之空桑子;道士诵经,谓之步虚声。
菩者普也,萨者济也,尊称神祗,故有菩萨之誉;水行龙力大,陆行象力大,负荷佛法,故有龙象之称。儒家谓之世,释家谓之劫,道家谓之尘,俱谓俗缘之未脱;儒家曰精一,释家曰三昧,道家曰贞一,总言奥义之无穷。达摩死后,手携只履西归;王乔朝君,舄化双凫下降。
辟谷绝粒,神仙能服气炼形;不灭不生,释氏惟明心见性。梁高僧谈经入妙,可使岩石点头,天花坠地;张虚靖炼丹既成,能令龙虎并伏,鸡犬俱升。藏世界于一粟,佛法何其大;贮乾坤于一壶,道法何其玄。妄诞之言,载鬼一车;高明之家,鬼瞰其室。
译文
- 在古代社会中,人们通常将女性称为“巫”(女巫)和男性称为“觋”,这是自古以来的传统。同样地,男性被称为“僧”(和尚)和女性被称为“尼”(尼姑),这也是自古以来的传统区别。
- “羽客黄冠”是指那些修行的道士们;“上人比丘”则是指那些修行的僧人。这些称呼都表达了对于这些僧侣们的尊敬。
- “檀越”是佛教用语,意为施主,用于形容对佛教徒的敬称;”檀那”是梵文”dharma”的音译,意为供养者,用于形容对施舍者的尊重。
- “菩萨”一词源于佛教,意指具有慈悲心的菩萨;”龙象”则分别指的是具有强大力量的水行动物和陆行动物。
- 儒家强调”精一”(即专注一致),释家追求”三昧”(即禅定的境界),道家则主张”贞一”(即坚持本心)。这些词语都是用来形容人们追求真理的精神境界。
- 达摩死后被描绘为携带一只鞋西归;王乔则是被描绘为乘着两只鸟飞下。
- 关于修炼的方式,有的可以使人通过辟谷来断绝食物的摄入,从而达到修练的效果;有的则可以达到不生不死的境界。这些都是道教修炼者追求的一种状态。
- 梁朝的高僧们能够讲述经文到使石头都能为之震动的程度,甚至能够让地上的花朵落下;而张虚靖则能够炼制出能让龙虎都臣服、甚至连鸡狗都能升天的神丹。
- 佛教中有一种观点认为世界非常微小,如同一粒米一样小;另一种观点则认为世界非常大如天地一般宽广。这些都是佛教教义的一部分。
- 佛教中有句话叫做“妄诞之言载鬼一车”,意思是说有些荒谬的言论可能会带来很大的危害;另外一些则认为高明的人家中可能隐藏着鬼怪。
注释
- 女道曰巫:古时候女性被称为巫婆或女巫,因为她们会进行各种祭祀活动。
- 男道曰觋:古时候男性被称为觋官或巫师,因为他们会在特定的时间进行祭祀以祈求好运。
- 檀越:原指佛寺的客人或者施主,现在泛指任何给予帮助或支持的人。
- 檀那:同上,也是用来描述施主的一种方式。
- 菩萨:指具有高尚品德和深厚悲心的菩萨。
- 龙象:指具有强大力量的水行动物和陆行动物,常用来比喻拥有崇高地位和能力的人。
- 精一:指专注于一件事物,不被其他事物所干扰。
- 三昧:指达到一种禅宗的状态,通常是通过冥想来实现心灵的清净。
- 空桑子:是一种佛教用语,意为谦虚自省。
- 步虚声:指的是道士们吟诵经文的声音,被认为是仙乐之声。
- 菩者普也:意为菩萨是广大无边的,普照众生。
- 萨者济也:意为菩萨是解救众生的救星。
- 空桑子:是一种谦虚自省的态度。
- 步虚声:指的是道士们吟诵经文的声音,被认为是仙乐之声。
- 藏世界于一粟:佛教里认为世界上的一切都在不断变化之中,就像一粒米一样微不足道。
- 贮乾坤于一壶:形容宇宙万物都在一个壶中,意味着一切都在变化之中。
- 妄诞之言:指没有根据的、荒谬的话或言论。
- 高明之家:形容那些很有学问、智慧的人的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