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泠桥畔醉红树

西泠在湖之西,桥侧为唐一庵公墓,中有枫柏数株,秋来霜红雾紫,点缀成林,影醉夕阳,鲜艳夺目,时携小艇,扶尊登桥吟赏,或得一二新句,出携囊红叶笺书之。临风掷水,泛泛随流,不知漂泊何所,幽情耿耿撩人。更于月夜相对,露湿红新,朝烟凝望,明霞艳日,岂直胜于二月花也!西风起处,一叶飞向尊前,意似秋色怜人,令我腾欢豪举,兴薄云霄,翩翩然神爽哉!何红叶之得我耶!所患一朝枯朽,摧为爨桐,使西泠秋色,色即是空,重惜不住,色相终为毕竟空也。谁能为彼破却生死大劫哉?他日因果,我当作伤时以吊。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西泠桥畔醉红树》是一篇凝炼精致的游记。它不仅描绘了西泠桥畔红树的美,更通过作者的亲身体验和情感表达,让读者感受到那份如诗如画的自然美景以及与之相关的深厚情感。下面将详细介绍文学作品:

  1. 作者简介
  • 创作背景:该作品是明代作家高濂创作的,他在文中交待了西泠桥畔红树的具体地理位置,为读者提供了清晰的游览线索。
  • 艺术特点:高濂在作品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细腻的描述,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了西泠桥畔那片枫桕树林的魅力。
  1. 文学赏析
  • 情感表达:高濂在文章中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深深热爱,他的情感投入使得整篇文章充满了诗意和感染力。
  • 意境营造:通过对秋天霜红雾紫的枫桕林的描绘,高濂成功地营造出了一个既宁静又热烈的画面,让人感受到了秋天的美好。
  1. 文化价值
  • 历史意义:西泠桥畔醉红树不仅仅是一个自然景观的描述,它还承载着杭州西湖地区深厚的历史文化背景。
  • 艺术传承:高濂的作品体现了文人墨客对自然美的感悟和表达,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高濂的《西泠桥畔醉红树》不仅仅是一篇普通的游记,它更是一幅生动的画卷,一首深情的诗歌,一次心灵的旅行。通过阅读这部作品,人们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自然美的追求和表达,也能从中汲取到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