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曰:“唐、虞以上之治,后世不可复也,略之可也。三代以下之治,后世不可法也,削之可也。唯三代之治可行。然而世之论三代者,不明其本而徒事其末,则亦不可复矣。”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又曰:“唐、虞以上之治,后世不可复也,略之可也。三代以下之治,后世不可法也,削之可也。唯三代之治可行。然而世之论三代者,不明其本而徒事其末,则亦不可复矣。”
先生又说:“尧、舜以前的治世之道,后世不可能恢复,因此可以略去不记。夏、商、周三代之后的治世方法,后世不可仿效,可以把它删除。只有三代的治世方法可以实行。然而,世上议论三代的人,却不了解三代治理天下的根本,仅注意到一些细枝末节,如此一来,三代治理天下的方法也不能恢复了。”
《传习录》是明代思想家、哲学家王守仁(王阳明)的书信体哲学对话集,共分四卷。其中,第一卷是“教条示龙场诸生”,第二卷是“与薛尚谦书”,第三卷为“答顾东桥书”,第四卷是“与欧阳崇一”。
在《传习录·卷上·徐爱录·门人徐爱录·十二》中,王守仁在写给其弟子徐爱的信中提到了关于“传习”和“习行”的问题。他认为学习和实践是一个不断循环的过程,而不仅仅是知识的积累。他还强调了知行合一的重要性,认为知识和行动应该紧密结合在一起。此外,他也提到了一些关于教育的观点,如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