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习录 · 卷上 · 门人陆澄录 · 八

“义理无定在,无穷尽。吾与子言,不可以少有所得,而遂谓止此也。再言之十年、二十年、五十年,未有止也。”
他日又曰:“圣如尧、舜,然尧、舜之上善无尽;恶如桀、纣,然桀、纣之下恶无尽。使桀、纣未死,恶宁止此乎?使善有尽时,文王何以‘望道而未之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译文

“义理没有固定不变,是无穷无尽的。我与你交流,不要因为稍有收获就以为不过如此而已。即使再与你谈十年、二十年,乃至五十年,也没有止境。”

有一天,先生又说:“圣如尧、舜,然而在尧、舜之上,善也无穷尽;恶如桀、纣,然而在桀、纣之下,恶也无穷尽。倘若桀、纣不死,他们作的恶会终止吗?倘若善能穷尽,周文王为什么还要‘望道而未之见’呢?”

介绍


《传习录》是明代哲学家王阳明的著作,记载了其弟子和后学对其思想的理解与实践。其中,《八》可能是指第8条内容,以下是该段文字的内容:

「问:‘圣贤之心如何?’曰:‘吾心之良知即所谓圣人之道也;凡人心皆有此良知者,故能明善而无不明焉;其为道也,不离于正。’

「问:‘何谓正?’曰:‘天理即是正。若以私意乱天下,则是邪矣。’

「问:‘圣贤之心如何?’曰:‘吾心之良知即所谓圣人之道也;凡人心皆有此良知者,故能明善而无不明焉;其为道也,不离于正。’

「问:‘何谓正?’曰:‘天理即是正。

注解

《孟子·离娄下》第二十章:“文王视民如伤,望道而未之见。”“而”古字通用“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