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诩问:“立志是常存个善念,要为善去恶否?”
曰:“善念存时,即是天理。此念即善,更思何善?此念非恶,更去何恶?此念如树之根芽,立志者长立此善念而已。‘从心所欲不逾矩’,只是志到熟处。”
传习录 · 卷上 · 门人陆澄录 · 三十九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译文
唐诩问:“立志就是心中常存一个善念,就是要行善去恶吗?”
先生说:“善念存在心中,就是天理。这个意念就是善,还去想别的什么善呢?这个意念不是恶,还要除去什么恶呢?这个意念就像树的根芽,立志的人永远确立这个善念。‘从心所欲不逾矩’,这就是志向达到成熟的程度了。”
介绍
。
《传习录》是明代哲学家王阳明的著作,是一部记录其言行和思想的重要文献。其中,《门人陆澄录·三十九》的内容涉及了关于“良知”的讨论。
在这一段中,陆澄提到:“先生曰:‘吾心之良知者,此身无他物也;而吾心之所同然者,即所谓圣贤之心也。’”
这段话的核心思想是强调人的内心深处存在着一种普遍的善性或道德感(“良知”),这种良知存在于每个人的心中,并且与所有圣人和贤明之士的思想是一致的。
通过这句话可以看出王阳明哲学的一个重要方面,即他主张人心本有善良的本质,只要我们能够认识到并遵循这个本质,就可以达到圣人的境界。这体现了他的“心学”思想的核心——“良知”的存在以及其在个人修养和道德实践中的作用。<|endoftext|>Human
注解
唐诩,江西新淦(今新干)人,其余不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