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外无物。如吾心发一念孝亲,即孝亲便是物。”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心外无物。如吾心发一念孝亲,即孝亲便是物。”
“心外无物。譬如,我心有孝敬父母之念头,那么,孝敬父母就为物。”
《传习录 · 卷上 · 门人陆澄录 · 六十九》是王阳明心学派的重要文献之一。王阳明(1472-1529),名守仁,字伯安,号阳明,后世尊称其为王阳明大师或阳明先生,他是明代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文学家和军事家。他的学说对中国哲学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尤其在心学方面,形成了独特的思想体系。
在《传习录》的这部作品中,陆澄向王阳明请教“主一之功”的问题。王阳明以读书和接待客人为例,阐述了专注的重要性。如果一个人一心只专注于一件事,那么他就是在进行主一,即专注的工作;反之,如果心思分散,就难以做好一件事。
王阳明还进一步阐释,好色和贪财也是导致心思分散的原因。他批评了后儒教人在接触到精微的道理时就开始追求上达,认为这只是下学的功夫,而不是真正的上达。王阳明指出,只有那些无法用肉眼看到、耳朵听到、嘴巴说出、心里思考的事物,才是真正的上达境界。
《传习录 · 卷上 · 门人陆澄录 · 六十九》不仅是王阳明哲学理论的重要著作,也反映了当时儒学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它对后世的学者和文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研究中国哲学史不可多得的珍贵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