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子不迁怒,不二过,亦是有‘未发之中’始能。”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颜子不迁怒,不二过,亦是有‘未发之中’始能。”
“颜回不会迁怒于别人,不会犯同样的错误,这也是有‘未发之中’的功夫才能做到的。”
。
《传习录》是明代哲学家王阳明的著作,记录了其弟子对其学问的理解和实践。其中,《门人薛侃录·二十》主要记载了薛侃对“心即理”这一观点的具体理解和应用。
根据该段文字的内容,“心即理”的意思是说万物皆由人心所生发、主宰,并且一切事物的原理或道理都蕴含于人的内心之中,而不是外在世界所能直接提供。这种哲学思想强调内心的修养和道德实践的重要性,认为通过自我反省和修行可以达到与天地相通的精神境界。
薛侃对这一观点的理解可能包括如何将“心即理”的理念应用于日常生活中的具体行为、态度以及人际关系中,例如他可能会探讨如何以内心平和的态度面对外界的纷扰,并在日常生活中体现内心的道德准则。同时,“二十”这个数字也可能是记录了他对某个特定主题或问题的具体见解或者案例。
总的来说,《传习录》
不迁怒,不二过,出自《论语·雍也》第二章:“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