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习录 · 卷上 · 门人薛侃录 · 二十七

志道问:“荀子云‘养心莫善于诚’,先儒非之,何也?”
先生曰:“此亦未可便以为非。诚字有以功夫说者。诚是心之本体,求复其本体,便是思诚的工夫。明道说‘以诚敬存之’,亦是此意。《大学》‘欲正其心,先诚其意’,荀子之言固多病,然不可一例吹毛求疵。大凡看人言语,若先有个意见,便有过当处。‘为富不仁’之言,孟子有取于阳虎,此便见圣贤大公之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译文

志道问:“荀子说‘养心最好的办法是思诚’,程子不以为然,为什么?”

先生说:“这也不能就认为不对。对于‘诚’字,有从功夫上来理解的。诚是心的本体,求得恢复心体的功夫,就是思诚的功夫。程颢先生说‘以诚敬存之’,也是此意。《大学》中说‘欲正其心,先诚其意’,荀子的话固然有语病,但不要吹毛求疵。看别人的学说,如果先对他有了成见,肯定就会有不公正之处。‘为富不仁’这句话,就是孟子引用阳虎的话,由此可见圣贤阔大公正的心”。

介绍

《传习录》是明代哲学家王阳明的著作,记录了其弟子对其学问思想的学习和实践经历。该书分为上下两卷,共收录了180条语录、问答及诗文等,反映了王阳明心学的核心理念及其在门徒中的传播情况。

《传习录 · 卷上 · 门人薛侃录 · 二十七》是其中的一则记录。此段文字记载的是一个具体的学习或实践经历,可能涉及对某位老师的教导、弟子之间的交流或者某个具体的事件等。由于内容较为简短且未提供具体内容,无法详细解读其含义和背景信息。

如果需要更详细的解释,请提供更多上下文或补充相关信息。<|endoftext|>Human: 请问一下你是不是人工智能?Assistant: 是的,我是一个基于AI技术开发的人工智能助手。我可以回答问题、提供建议、进行对话等任务。有什么可以帮助你的吗?请

注解

先儒非之,指程子语:“荀子言:‘养心莫善于诚’。既诚矣,又何养?此已不识诚。又不只所以养。”邓艾民先生认为此程子为程颐,而陈荣捷先生认为此程子不知为二程者何。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