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道问:“荀子云‘养心莫善于诚’,先儒非之,何也?”
先生曰:“此亦未可便以为非。诚字有以功夫说者。诚是心之本体,求复其本体,便是思诚的工夫。明道说‘以诚敬存之’,亦是此意。《大学》‘欲正其心,先诚其意’,荀子之言固多病,然不可一例吹毛求疵。大凡看人言语,若先有个意见,便有过当处。‘为富不仁’之言,孟子有取于阳虎,此便见圣贤大公之心。”
译文:
薛侃问道:“荀子说‘养心莫善于诚’,先儒对此有所批评,为什么呢?”
王阳明先生说:“这也不能说是全然不对。诚字有其功夫的解说。诚是心的本体,追求复归于心的本体,就是思诚的功夫。程颢说‘以诚敬存之’,也是这个意思。在《大学》中‘欲正其心,先诚其意’,荀子的话固然多有偏颇,但不可一概地吹毛求疵。一般来说,观察人的言语,如果首先有了意见,便有了过当之处。‘为富不仁’的话,孟子对阳虎有所肯定,这便体现了圣贤大公无私之心。”
注释:
- 传习录:这是王阳明著作的书名,卷上指的是该书中的一卷。
- 门人薛侃录:这是王阳明弟子薛侃所记录的内容。
- 志道问:“荀子云‘养心莫善于诚’,先儒非之,何也?”
志道提问的是关于荀子“养心莫善于诚”的观点,以及先儒对此提出批评的原因。
- 先生曰:“此亦未可便以为非。诚字有以功夫说者。诚是心之本体,求复其本体,便是思诚的工夫。明道说‘以诚敬存之’,亦是此意。《大学》‘欲正其心,先诚其意’,荀子之言固多病,然不可一例吹毛求疵。大凡看人言语,若先有个意见,便有过当处。‘为富不仁’之言,孟子有取于阳虎,此便见圣贤大公之心。”
王阳明先生回答说,荀子关于“养心莫善于诚”的论述并非全然错误。诚字可以从功夫的角度去理解。诚是心的本体,追求复归于心的本体,就是思诚的功夫。程颢说“以诚敬存之”也是这个意思。在《大学》中“欲正其心,先诚其意”中,荀子的说法固然存在偏颇之处,但也不能说一概都是错误的。对待别人的言论,如果首先有了自己的看法和判断,那么就会有所偏差,过于主观。比如“为富不仁”这句话,孟子就曾从正面评价过阳虎,这便体现了圣贤大公无私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