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习录 · 卷上 · 门人薛侃录 · 三十

萧惠好仙、释。
先生警之曰:“吾亦自幼笃志二氏,自谓既有所得,谓儒者为不足学。其后居夷三载,见得圣人之学若是其简易广大,始自叹悔错用了三十年气力。大抵二氏之学,其妙与圣人只有毫厘之间。汝今所学,乃其土苴,辄自信自好若此,真鸱窃腐鼠耳。”
惠请问二氏之妙。
先生曰:“向汝说圣人之学简易广大,汝却不问我悟的,只问我悔的!”
惠惭谢,请问圣人之学。
先生曰:“汝今只是了人事问,待汝辨个真要求为圣人的心,来与汝说。”
惠再三请。
先生曰:“已与汝一句道尽,汝尚自不会!”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译文

萧惠喜好佛家和道家之学。

先生警戒他说:“我年轻时也热衷于此,自以为有所收获,认为儒家不足为学。后来我在贵州龙场三年的经历,才发现儒家学说原来如此简易而高远,后悔自己枉花了三十年工夫。大抵佛、道之学的玄妙处与圣人之学相较只在毫厘之间。你今天所学到的,不过是其皮毛末节,就自我感觉良好到这种地步,岂不像似鸱鸮窃腐鼠!”

萧惠向先生请教佛道两家的玄妙之处。

先生说:“与你说过儒学的简易高远,你不问我为何有此感悟,却来问我所后悔的研学。”

萧惠惭愧谢罪,转而请问儒学。

先生说:“你现在只是表面功夫,等明辨是非真有了当圣人的心时,再来问我吧。”

萧惠再三恳请。

先生说:“已经跟你一句话说透了,你还是自己不理解!”

介绍

《传习录 · 卷上 · 门人薛侃录 · 三十》是明代儒学家王阳明及其弟子所记录的哲学对话和语录集,其中包含王阳明的主要观点和教学思想。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部作品:

  1. 作品概述
  • 作者信息:《传习录 · 卷上 · 门人薛侃录 · 三十》是由王阳明的学生、号中离的薛侃编录的,他字尚谦,是广东揭阳人,也是王阳明的学生之一。
  • 成书目的:此文献记载了门人与阳明先生之间的问答交流,旨在传承和弘扬王阳明的心学的教义,是儒家哲学的重要文献之一。
  1. 内容特点
  • 心学核心:王阳明强调“心即理”,认为人的本性就是善的,通过“致良知”的过程可以实现个人和社会的和谐。在《传习录》中,这一思想得到了系统的阐述,并被作为指导实践的理论依据。
  • 问答形式:书中的对话形式生动活泼,反映了王阳明教育方式的特点,他鼓励学生提问,并通过解答来深入探讨理学问题,体现了其教学风格。
  1. 历史影响
  • 学术价值:这部作品不仅为后世提供了研究王阳明心学的重要资料,也对明清两代的哲学、教育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现实意义:在现代社会,王阳明的心学仍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尤其是在个人修养、社会管理和心理健康等领域。
  1. 学术评价
  • 学术界认可:学者们普遍认为《传习录》是阳明心学研究不可或缺的重要文献,它不仅展示了王阳明的教学智慧,还反映了明代社会的思想动态。
  • 研究现状:目前,关于《传习录》的研究仍在进行中,学者们从不同角度对其进行解读和分析,以期更好地理解和传承王阳明的心学思想。

除了以上关于《传习录 · 卷上 · 门人薛侃录 · 三十》的介绍外,还可以关注以下几个方面的信息:

  • 文化背景:了解明代的社会环境和哲学思潮,有助于更全面地理解《传习录》的时代意义。
  • 心学的现代应用:心学不仅是古代哲学,其核心理念对于当代个人成长和社会治理依然有着积极的启示作用。
  • 阅读体验:在阅读过程中,可以尝试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以增进对心学思想的理解和感悟。

《传习录 · 卷上 · 门人薛侃录 · 三十》是一本记录了王阳明及其弟子心学思想的珍贵文献,它不仅是学术研究的对象,也是普通读者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哲学的宝贵资源。通过对这部作品的学习,人们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心学的精髓,并将其应用于现实生活中,实现个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