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习录 · 卷上 · 门人薛侃录 · 三十一

刘观时问:“‘未发之中’是如何?”
先生曰:“汝但戒慎不睹,恐惧不闻,养得此心纯是天理,便自然见。”
观时请略示气象。
先生曰:“哑子吃苦瓜,与你说不得。你要知此苦,还须你自吃。”
时曰仁在傍,曰:“如此才是真知,即是行矣。”
一时在座诸友皆有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译文

刘观时问:“‘未发之中’是指什么?”

先生答:“只要做到戒慎不睹,恐惧不闻,存养本心至纯至精为天理,这时就理解了未发之中。”

刘观时请先生大概谈一下其景象。

先生说:“这就像哑巴吃苦瓜,没法跟你说。你要想知道苦瓜有多苦,必须你亲自尝尝。”

这时徐爱在旁边说:“这样才会真正明了知就是行。”

一时间在座的诸位都有不同程度的省悟。

介绍


《传习录》是明代哲学家王阳明的著作,记录了其弟子们对他的学说和思想的理解与实践。其中,《门人薛侃录·三十一》是一篇关于心学的重要章节。

这篇记载了薛侃向王阳明请教的心灵修养问题。薛侃提出了一些具体的问题,并询问如何才能达到“无善有恶”的境界,即超越善恶的界限,实现心灵上的自由和清明。这反映了当时人们对于内心世界探索的需求以及对道德与精神之间关系的理解。

在回答这些问题时,王阳明强调了心学的核心理念:通过自我修养、内省来提升内心的纯净和平静。他提出了一种“致良知”的方法论,即通过不断反思和实践来达到内在的清明状态,并且主张人们应该从日常生活中寻找道德与精神生活的真谛。

总的来说,《传习录》中的这些章节体现了王阳明心学的核心

注解

刘观时,今湖南常德人,余不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