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知行合一”。
先生曰:“此须识我立言宗旨。今人学问,只因知、行分作两件,故有一念发动,虽是不善,然却未曾行,便不去禁止。我今说个‘知行合一’,正要人晓得一念发动处,便即是行了。发动处有不善,就将这不善的念克倒了,须要彻根彻底不使那一念不善潜伏在胸中。此是我立言宗旨。”
传习录 · 卷下 · 门人黄直录 · 五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译文
向先生请教知行合一。
先生说:“这必须得了解我的立言所指的宗旨。现在的人做学问,总是把知、行分开来看,所以有一个念头萌动,虽然是不善的,但由于没有做出来,就不去禁止。我现在讲‘知行合一’,正是要让人明白心中一个念头萌动,那就等于做了。萌动了不善的念头,就要把这个不善的念头克除,使之没有分毫藏之于心。这才是我的言论的宗旨。”
介绍
。
《传习录》是明代哲学家王阳明的著作,主要记录了他与弟子们的对话和交流内容。其中,《卷下·门人黄直录·五》是一篇关于“知行合一”的讨论。
在这一章节中,王阳明强调了一个重要的概念:“心即理”,他认为人的内心就是真理、道理或知识的本质所在。“心”在这里指的是个体的意识、情感和认知能力。而“理”则代表了普遍适用的原则、法则或者规律。
王阳明进一步解释说,“知行合一”的意思是,真正的智慧不仅在于知道如何去做某件事(即“知”),更在于实践这些行为本身(即“行”)。只有通过实际行动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识和道理。他强调在实践中检验自己的认知是否正确,并且不断修正和完善。
这一章节反映了王阳明哲学的核心思想之一:“心即是理”,以及其对个人修养和社会责任的重视,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