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习录 · 卷下 · 门人黄直录 · 十

问:“儒者到三更时分,扫荡胸中思虑,空空静静,与释氏之静只一般,两下皆不用,此时何所分别?”
先生曰:“动静只是一个。那三更时分空空静静的,只是存天理,即是如今应事接物的心。如今应事接物的心,亦是循此天理,便是那三更时分空空静静的心。故动静只是一个,分别不得。知得动静合一,释氏毫厘差处亦自莫掩矣。”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译文

问:“儒家学者在三更半夜时,荡涤心中的思虑,空空静静,与佛家所说的静是一样的,此时,儒、佛两家的功夫都未应事接物,那两者的区别又在哪呢?”

先生说:“动静只是一件事。在三更半夜时空空静静地存天理,也就是如今应接事物的心。如今应接事物的心,也是要遵循天理,那就是半夜三更时分空空静静的心。因此,动静是一个事,分不开的。知晓了动静合一的道理,佛与儒的毫厘之差也就掩盖不住了。”

介绍

《传习录·卷下·门人黄直录·十》是明代思想家、文学家王守仁的著作,属于其著作的一部分。这部作品记录了王守仁与弟子之间的对话和思想交流,展现了他在哲学、政治、道德等方面的思想和见解。

《传习录》是王守仁的弟子们对老师的思想进行整理和传播的重要文献,其中《卷下·门人黄直录·十》收录了王守仁与其他门人的讨论,其中包括了关于道德修养、政治理想、人性本善等方面的问题。这些对话反映了王守仁对于当时社会问题的思考,以及他对于个人修养和社会发展的看法。

在《卷下·门人黄直录·十》中,王守仁强调了道德的重要性,他认为道德修养是一个人成为君子的基础。他还提出了“知行合一”的思想,认为知识和行动应该是紧密联系的,只有通过实际行动才能真正实现知识的价值。此外,他还关注到了人性本善这一观点,认为每个人都具有善良的本质,可以通过教育和引导来培养出优秀的人才。

《传习录·卷下·门人黄直录·十》是一部具有重要历史价值和学术价值的文学作品。它不仅记录了王守仁与其他门人的思想交流,还为我们提供了了解他的思想体系和价值观的机会。

注解

两下,指儒、释两家。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