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习录 · 卷下 · 门人黄省曾录 · 十

王汝中、省曾侍坐。
先生握扇命曰:“你们用扇。”
省曾起对曰:“不敢。”
先生曰:“圣人之学,不是这等捆缚苦楚的,不是妆做道学的模样。”汝中曰:“观‘仲尼与曾点言志’一章略见。”
先生曰:“然。以此章观之,圣人何等宽洪包含气象。且为师者问志于群弟子,三子皆整顿以对。至于曾点,飘飘然不看那三子在眼,自去鼓起瑟来,何等狂态;及至言志,又不对师之问目,都是狂言。设在伊川,或斥骂起来了。圣人乃复称许他,何等气象!圣人教人,不是个束缚他通做一般,只如狂者便从狂处成就他,狷者便从狷处成就他,人之才气如何同得?”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译文

王汝中、黄省曾陪先生坐着。

先生把扇子给他们,说:“你们用扇子吧!”

黄省曾忙站起来恭恭敬敬地说:“不敢,不敢!”

先生说:“儒家圣人的学问,不是如此束缚痛苦的,用不着装出一副假道学的模样。”

王汝中说:“这从《论语》里孔子和曾点关于言志一章就能看出大概。”

先生说:“是这样的。从这章可看出,圣人有何等宽广博大的胸怀。孔子询问弟子们的志向,子路、冉求、公西华都很严肃地做了回答。而曾点却是一副毫不在乎的样子,自己跑到一边鼓起瑟来,这是何等的狂态;当他说志向时,不针对老师的问题直接回答,满嘴狂言。假设这事儿发生在程颢身上,或许早就是一番痛斥。孔圣人却称赞了曾点,这是何等的气魄!圣人教育人,不是死守一个模式,对于狂者就从发挥狂之优势处成就他,遇到性格狷介的就从洁身自好的优势之处成就他,人的才能、气质怎么相同?”

介绍


《传习录》是明代哲学家王阳明的著作,记录了他与弟子们的对话和交流。其中,《门人黄省曾录·十》是一篇关于“心学”的论述。

具体来说,“心”在儒家思想中指的是人的内在精神世界或道德意识,而“心学”则是指通过修养内心来达到完善人格、实现人生价值的一种哲学理念。王阳明提出的心学主张包括:

  1. 诚意:即培养真诚的品德和态度。
  2. 正心:保持内心的纯净和平静。
  3. 至善:追求道德上的完美境界。

在《门人黄省曾录·十》中,王阳明与弟子们讨论了如何通过实践来达到“致良知”的目的。所谓“致良知”,即培养和激发内在的善良本性或良知(指内心的正确判断),使之成为行动的基础。

总之,《传习录 ·

注解

王汝中,指王畿(1495—1583),号龙溪,浙江山阴人,阳明学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