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语陆元静曰:“元静少年亦要解‘五经’,志亦好博。但圣人教人,只怕人不简易,他说的皆是简易之规。以今人好博之心观之,却似圣人教人差了。”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先生语陆元静曰:“元静少年亦要解‘五经’,志亦好博。但圣人教人,只怕人不简易,他说的皆是简易之规。以今人好博之心观之,却似圣人教人差了。”
先生对陆原静说:“你虽然年轻也要注解五经,志向也是在博学。可孔子教育人只担心人不能简易,他所说的也都是怎样化繁为简的方法。只是以现在人好博学来看,好像孔子当年是教错了似的。”
。
《传习录》是明代哲学家王阳明的著作,记载了他与弟子们的对话和讨论。其中,《卷下·门人黄省曾录·十一》的内容主要记录了一次关于心学的重要讨论。
在这一段中,王阳明提出了“良知”的概念,并强调每个人内心都有一个可以被理解为“善”或“恶”的标准,即“良知”。他指出,“此心光明,亦复何所不有”,意思是说这个心灵的光明无处不在。同时,他也提到“圣人之道,在明明德于天下,在亲民于四方”。
黄省曾记录了王阳明关于如何实践这一思想的一些观点和讨论内容,包括对良知的认识、道德修养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应用这些理念。
这段对话体现了王阳明心学的核心观念——即通过内心反省来实现自我提升,并强调内心的光明与善恶标准。这不仅是对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