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问:“释氏亦务养心,然要之不可以治天下,何也?”
先生曰:“吾儒养心,未尝离却事物,只顺其天则自然,就是功夫。释氏却要尽绝事物,把心看到幻相,渐入虚寂去了,与世间若无些子交涉,所以不可治天下。”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或问:“释氏亦务养心,然要之不可以治天下,何也?”
先生曰:“吾儒养心,未尝离却事物,只顺其天则自然,就是功夫。释氏却要尽绝事物,把心看到幻相,渐入虚寂去了,与世间若无些子交涉,所以不可治天下。”
有人问:“佛教也十分重视养心,但是不可以据此治理天下,这是为什么?”
先生说:“我们儒家所说的养心,从来也没离开过具体事物而去空谈养心,只是顺应它的自然天性,这就是功夫。佛教却要杜绝事物,将心当成幻相,渐渐走入到空寂中去了,似乎与世间事物毫无关系,当然不可以据此治理天下了。”
。
《传习录》是明代哲学家王阳明的著作,记载了其弟子对其学说的理解和实践。该书分为上、中、下三卷,其中“门人黄省曾录”一节记录的是黄省曾在王阳明门下的所言所行,内容涉及心性修养、道德伦理等。
具体到第23条的内容如下:
王阳明回答说:“吾人之心,岂有他哉!此心光明正大者也。其为体,则谓之良知;其为用,则谓之致知。”
阐述了“良知”与“见闻觉知”的关系,强调“良知”是先天固有的善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