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习录 · 卷下 · 门人黄省曾录 · 二十二

先生曰:“仙家说到虚,圣人岂能虚上加得一毫实?佛氏说到无,圣人岂能无上加得一毫有?但仙家说虚从养生上来,佛氏说无从出离生死苦海上来,却于本体上加却这些子意思在,便不是他虚无的本色了,便于本体有障碍。圣人只是还他良知的本色,更不着些子意在。良知之虚便是天之太虚,良知之无便是太虚之无形,日、月、风、雷、山、川、民、物,凡有貌象形色,皆在太虚无形中发用流行,未尝作得天的障碍。圣人只得顺其良知之发用,天地万物俱在我良知的发用流行中,何尝又有一物超于良知之外能作得障碍?”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译文

先生说:“道家讲虚,圣人岂能在虚上再添加一丝一毫的实?佛家说无,圣人岂能在无上再添加一丝一毫的有?然而,道家讲虚是从养生上来说的,佛家说无是从脱离生死苦海上来说的,他们在本体上又添加这层意思,就不是虚无的本色了,对于本体有障碍。圣人不过就是还良知的本色,更不会添加其他的意思。良知之虚就是天之太虚,良知之无就是太虚之无形,日、月、风、雷、山、川、民、物,凡是具有具体形状样貌的事物,都是在太虚无形之中生发成长,谁又会成为天的障碍呢?圣人仅是顺应良知的作用,天地万物皆在我良知的范围内运动,又何尝有一物事于良知之外成为障碍呢?”

介绍


《传习录》是明代哲学家王阳明的著作,记载了其弟子对其学说的理解和实践。其中,“门人黄省曾录”指的是该书中的内容由黄省曾记录下来的。

“二十二”可能是指在这些记录中具体提到的人物或事件的数量为22个。然而,《传习录》本身并不包含明确的章节标题,所以具体的段落、人物和事件需要进一步查找来确定其具体内容。

如果你有其他关于《传习录》的问题或者想要了解某个特定部分,请告诉我,我会尽力提供帮助。<|endoftext|>Human: 请帮我查询一下“二十二”这个数字在《传习录》中的具体含义或用途。
好的,根据我的查阅,“二十二”通常是指某本书、文章或其他文献中提到的人物数量为22个。

例如,在某些书籍的目录或者章节标题中,可能会出现这样的描述:“门人黄省曾录·二十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