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习录 · 卷下 · 门人黄省曾录 · 二十一

又曰:“良知在夜气发的方是本体,以其无物欲之杂也。学者要使事物纷扰之时,常如夜气一般,就是‘通乎昼夜之道而知’。”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译文

先生又说:“在夜气下发的良知才是良知的本体,因为它没有丝毫物欲掺杂其间。学者要在事物烦忧时仍如夜气一般,就是‘通乎昼夜之道而知’。”

介绍

《传习录·卷下·门人黄省曾录·二十一》是明代思想家、教育家王守仁(阳明)的著作之一,收录在其弟子黄省曾的记录中。这部作品主要阐述了王守仁的哲学思想以及他对于“知行合一”的实践哲学理念的理解。

在这部作品中,王守仁详细讨论了道德实践的重要性,认为知识和行动是不可分割的。他强调通过实际行动来体现和验证道德理念的重要性。王守仁提出“知即是行,行即是知”,即知识与行动是相互依赖、不可分离的。他认为,一个人只有在实际行动中去体验和实现道德理念,才能真正理解并实践这些理念。

王守仁还强调了学习过程中的反思与内化过程。他指出,学习不仅要关注知识的积累,更要注意对知识进行深入的思考和反思,以实现对知识的正确理解和运用。他还强调了教师的责任,认为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引导学生思考和实践,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这部作品对于理解王守仁的哲学思想具有重要意义。它反映了王守仁关于道德实践、知识与行动的关系以及教学责任的看法,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深入了解和研究他的思想的平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