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曰:“良知在夜气发的方是本体,以其无物欲之杂也。学者要使事物纷扰之时,常如夜气一般,就是‘通乎昼夜之道而知’。”
我们来分析这首诗的结构和含义。
诗句解读:
- “又曰”:这是引用前面的观点或理论。
- “良知在夜气发的方是本体”:指出良知(即本心、本性)只在夜间静寂时显现,此时没有外界干扰,能真实地体现其本质。
- “以其无物欲之杂也”:是因为在静夜中,人的内心没有物质欲望的干扰,可以更加纯粹地体验和感知良知的存在。
- “学者要使事物纷扰之时,常如夜气一般”:鼓励学者在日常生活中保持内心的平静与清明,不受外界事物的纷扰影响,始终保持一种纯净的心态去体验和认识真理。
- “就是‘通乎昼夜之道而知’”: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达到对自然规律和人生道理深刻的理解与认识。
译文:
又有人说:“良知在静夜里才能显露出来,因为那时没有外界的干扰,它的真实面貌得以呈现。因此,学者应该在生活中保持一颗清净的心,不被外界的事物所打扰。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理解和领悟到天地万物运行的自然法则。”
注释:
- “又曰”:这里引用了前文的内容,是对前文观点的再次阐述。
- “良知在夜气发的方是本体”:指良知(本心、本性)只有在静谧的夜晚里才会显现出来。
- “以其无物欲之杂也”:由于在静夜中没有外在的欲望干扰,使得良知的本质能够清晰地表现出来。
- “学者要使事物纷扰之时,常如夜气一般”:鼓励学习者在面对各种复杂情况时,应保持内心的平静和清晰,不被外界所迷惑。
- “就是‘通乎昼夜之道而知’”:通过保持内心宁静,可以深入理解昼夜更替的自然规律及宇宙万物运行的普遍真理。
赏析:
这首诗强调了内心清净对于认识和理解世界的重要性。通过描述良知在静夜中的表现,诗人表达了一种理想的境界——当人们处于平静、没有外界干扰的状态时,最能体会到自身的本心(良知)。这种状态不仅有助于个体的自我认知和成长,也是实现对自然和宇宙深层次理解的基础。诗人通过这样的比喻和论述,传达了一种追求精神平和与智慧增长的生活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