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曰:“‘天命之谓性’,命即是性;‘率性之谓道’,性即是道;‘修道之谓教’,道即是教。”
问:“如何道即是教?”
曰:“道即是良知。良知原是完完全全,是的还他是,非的还他非,是非只依着他,更无有不是处,这良知还是你的明师。”
诗句:
先生曰:“
天命之谓性
,命即是性;
率性之谓道
,性即是道;
修道之谓教
,道即是教。”
译文:
老师(王阳明)说:“
天命之谓性
,天命是人的本性。
率性之谓道
,本性就是道。
修道之谓教
,道就是教学。 ”
注释:
- “天命之谓性”:这里的“天命”指的是天赋予人的生命或本质,而“性”则是人的本性、本质。这是对人性的一种理解,认为人的本性是与生俱来的,是天赋予的。
- “命即是性”:这里将“命”与“性”视为等同,认为人的本性就是生命的本质。这是对人性的一种解释,认为人的本性是由生命的本质决定的。
- “率性之谓道”:这里的“率性”是指顺应自己的本性。而“道”则是道路,引申为道理、规律。这句话的意思是说,顺应自己的本性就是遵循了道路、规律。这是对道德规范的一种解释,认为道德规范就是遵循了人的本性。
- “性即是道”:这里的“性”是指人的本性。而“道”则是道路、规律。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人的本性就是遵循了道路、规律。这是对道德规范的一种解释,认为道德规范就是遵循了人的本性。
- “修道之谓教”:这里的“修道”是指修身养性、修养道德。而“教”则是教化、教育。这句话的意思是说,通过修炼道德来教化他人,就是教学的过程。这是对教学过程的一种解释,认为教学就是通过教化来培养人才。
- “道即是教”:这里的“道”是指道德、道理。而“教”则是教育、教学。这句话的意思是说,道德就是教学。这是对教学过程的一种解释,认为教学就是传授道德的过程。
赏析:
这首诗是王阳明的弟子黄省曾根据他的教导所整理的《传习录》卷下十八篇中的一段对话。王阳明在这里用简洁的语言阐述了他关于人性的观点和教学方法。他认为,天命就是人的本性,而率性就是遵循了道路、规律。通过修身养性来修道,就是教育的过程。这些观点都是基于他对人性的理解以及对道德规范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