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通乎昼夜之道而知”。

先生曰:“良知原是知昼知夜的。”

又问:“人睡熟时,良知亦不知了。”

曰:“不知何以一叫便应?”

曰:“良知常知,如何有睡熟时?”

曰:“向晦宴息,此亦造化常理。夜来天地混沌,形色俱泯,人亦耳目无所睹闻,众窍俱翕,此即良知收敛凝一时。天地既开,庶物露生,人亦耳目有所睹闻,众窍俱辟,此即良知妙用发生时。可见人心与天地一体,故‘上下与天地同流’。今人不会宴息,夜来不是昏睡,即是妄思魇寐。”

曰:“睡时功夫如何用?”

先生曰:“知昼即知夜矣。日间良知是顺应无滞的,夜间良知即是收敛凝一的,有梦即先兆。”

译文

问:“通晓昼夜之道而知”。
先生回答说:“良知本来就是知道昼和夜的。”
又问:“人睡熟时,良知也就不知道了?”
先生说:“不知道为什么一声呼唤就应?”
又问:“良知经常知道,怎么可能有睡熟的时候?”
先生说:“向晦宴息,这是自然的常理。夜来天地混沌,形色俱泯,人的耳目无所睹闻,众窍俱翕,这就是良知收敛凝聚之时。天地既开,万物露生,人的耳目有所睹闻,众窍俱辟,这就是良知妙用发生之时。可见人心与天地一体,所以‘上下与天地同流’。现在的人在夜间不会宴息,夜晚不是昏睡,就是妄想魇寐。”
问:“睡时功夫如何用?”
先生回答:“白天知道良知是顺应无滞的,夜晚良知即是收敛凝聚的,有梦即是先兆。”

赏析

本段主要讲述了良知在日夜的不同表现及其意义。良知是人的本性,它贯穿于人的整个生命过程。在白天,良知是顺应无滞的;而在夜晚,良知则是收敛凝聚的、有梦即为先兆的。这反映了良知的动态变化,也体现了王阳明关于“心即理”的理论观点。同时,王阳明还强调了人的精神状态对日常活动的影响。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