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曰:“目无体,以万物之色为体;耳无体,以万物之声为体;鼻无体,以万物之臭为体;口无体,以万物之味为体;心无体,以天地万物感应之是非为体。”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又曰:“目无体,以万物之色为体;耳无体,以万物之声为体;鼻无体,以万物之臭为体;口无体,以万物之味为体;心无体,以天地万物感应之是非为体。”
先生又说:“眼睛没有本体,它就以万物之色作为本体;耳朵没有本体,它就以万物之音作为本体;鼻子没有本体,它就以万物之气味作为本体;嘴巴没有本体,它就以万物的味道作为本体;心灵没有本体,它就以天地万物感知的是非作为本体。”
《传习录 · 卷下 · 门人黄省曾录 · 三十》是一部由王阳明创作的哲学著作。这部作品是明朝时期的一部重要的经典文献,它记录了王阳明和他的门人黄省曾在讨论哲学、道德和宗教问题时的谈话。
这部著作的内容涵盖了许多哲学思想,包括心学、知行合一等核心观念。其中,王阳明的心学强调内心的觉悟和自我修养,认为人应当通过实践来达到道德的完善。他还提出了”格物致知”的理念,即通过对外物的观察和思考来达到对事物的理解和认识。
《传习录 · 卷下 · 门人黄省曾录 · 三十》还涉及了许多关于人生、道德和社会的问题。王阳明在这些对话中探讨了如何应对生活中的困难和压力,以及如何在个人与社会之间找到平衡。
《传习录 · 卷下 · 门人黄省曾录 · 三十》是一部具有重要价值的经典文献,它反映了王阳明的思想和他对哲学、道德和社会问题的独特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