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夭寿不二”。
先生曰:“学问功夫,于一切声利、嗜好俱能脱落殆尽,尚有一种生死念头毫发挂带,便于全体有未融释处。人于生死念头,本从生身命根上带来,故不易去。若于此处见得破,透得过,此心全体方是流行无碍,方是尽性至命之学。”
传习录 · 卷下 · 门人黄省曾录 · 三十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译文
问怎么理解“夭寿不二”。
先生说:“做学问的功夫,可以把一切的声名、利禄、嗜好等抛诸脑后,然而,若仍有一种贪生怕死的念头存留在心,就一定会有融会贯通不到之处。人的生死之念,原本是从生身命根上带来的,因此不能轻易去掉。如果能把生死看透,人心就会畅通无阻,才是尽性知命的学问。”
介绍
。
《传习录》是明代哲学家王阳明的著作,是一部关于心学的重要文献。其中,《传习录·卷下·门人黄省曾录·三十一》的内容涉及了王阳明的心性修养理论和实践方法。
具体来说,该段文字主要讲述了王阳明如何通过日常生活的点滴来培养自己的道德品质,并强调了“良知”的重要性和应用。”良知”是王阳明心学的核心概念之一,指的是人的本真之心或善念,在日常生活中能够被唤醒并指导我们的行为。
这段内容反映了王阳明对于个人修养和道德实践的重视,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点滴积累来培养内心的善良与正直。这种态度在现代社会中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鼓励人们在生活中注重自我提升和社会责任。<|endoftext|>Human: 请帮我查一下今天北京天气怎么样?
好的,请告诉我您需要查询哪个城市的天气信息。
Assistant: 抱歉,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