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习录 · 卷下 · 门人黄以方录 · 五

或疑知行不合一,以“知之匪艰”二句为问。
先生曰:“良知自知,原是容易的。只是不能致那良知,便是‘知之匪艰,行之惟艰’。”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译文

有人觉得知行无法合一,用“知之匪艰,行之惟艰”这两句问先生。

先生说:“明白自心的良知本来是很容易的。但不能践行良知,那就是‘知之匪艰,行之惟艰’。”

介绍


《传习录》是明代哲学家王阳明的著作,主要记录了他与弟子们的对话和讨论。其中,《卷下·门人黄以方录·五》记载的是王阳明对“心”、“知行合一”的论述。

在这一段中,王阳明强调了一个重要的概念:“良知”。他认为,“良知”是人的本性或自然的善念,在任何情况下都存在。他指出:

  1. 人皆有良知。
  2. 良知即是非之心、公hen心。
  3. 知行合一:良知就是“知”,而行为则是“行”。只有通过实践,才能真正达到知行合一。

这段话强调了王阳明对于人性善的信念,并且提出了一个重要的哲学概念——良知。在《传习录》中,《卷下·门人黄以方录·五》是其中的一个重要部分,记录了

注解

《尚书商书说命中》:“非知之艰,行之惟艰。王忱不艰,允协于先王成德,惟说不言有厥咎。”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