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人有言邵端峰论童子不能格物,只教以洒扫、应对之说。
先生曰:“洒扫、应对就是一件物。童子良知只到此,便教去洒扫、应对,就是致他这一点良知了。又如童子知畏先生长者,此亦是他良知处,故虽嬉戏中,见了先生长者,便去作揖恭敬,是他能格物以致敬师长之良知了。童子自有童子的格物致知。”
又曰:“我这里言格物,自童子以至圣人,皆是此等工夫。但圣人格物,便更熟得些子,不消费力。如此格物,虽卖柴人亦是做得,虽公卿大夫以至天子,皆是如此做。”
传习录 · 卷下 · 门人黄以方录 · 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译文
有学生说邵端峰认为童子不能格物,只教他洒扫、应对之类的基本礼节知识。
先生说:“洒扫、应对本身就是物。童子的良知只有这个程度,所以教他洒扫、应对好了,这就是致他这一点上的良知了。又譬如童子知道敬畏师长,这也是他的良知,因此童子虽然正在嬉戏但见到师长仍知道起身作揖表示恭敬,这是他能格物才达到了尊敬师长的良知。童子自有童子应有的格物致知。”
又说:“我这里所说的格物,自童子至圣人,都是一个功夫。不过是圣人格物更为娴熟罢了,不需要费力。这样格物,即使是卖柴的人也是可以格物的,即使是公卿大夫、乃至天子,都是这样格物的。”
介绍
《传习录 · 卷下 · 门人黄以方录 · 四》是明代儒学大师王阳明的弟子黄以方所记录的一部关于其师的言行录。
这部作品是王阳明晚年的思想和教育实践的记录,反映了他在道德修养、人性理解、政治理想等方面的思考和见解。黄以方通过自己的观察和理解,将老师的教诲和教导整理成文字,为后人了解王阳明的思想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全书共分为四部分,其中第四部分主要是关于老师对“理气”问题的讨论。王阳明认为“理”是宇宙万物的根本原则,而“气”则是构成世界的各种物质现象。他强调理与气的相互依存和相互作用,主张“心即理”,认为人的良知即是天理,只有通过内省和修炼,才能达到天理的境界。
《传习录 · 卷下 · 门人黄以方录 · 四》还涉及了王阳明对于教育和道德修养的看法。他认为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去发现和追求真理,培养他们的内在道德品质。他还强调了师生之间的互动和沟通,认为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个性和兴趣,引导他们自主思考,实现自我完善。
《传习录 · 卷下 · 门人黄以方录 · 四》是一部非常珍贵的文献,为我们了解王阳明的思想提供了重要的资料。
注解
邵端峰,情况不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