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曰:“诸公在此,务要立个必为圣人之心,时时刻刻须是一棒一条痕,一掴一掌血,方能听吾说话,句句得力。若茫茫荡荡度日,譬如一块死肉,打也不知得痛症,恐终不济事,回家只寻得旧时伎俩而已,岂不惜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先生曰:“诸公在此,务要立个必为圣人之心,时时刻刻须是一棒一条痕,一掴一掌血,方能听吾说话,句句得力。若茫茫荡荡度日,譬如一块死肉,打也不知得痛症,恐终不济事,回家只寻得旧时伎俩而已,岂不惜哉?”
先生说:“诸位在这里,务必要立志成为圣人,时时刻刻都要下死功夫去修炼学习,一棒子一条痕、一巴掌一把血,这样才能听我说话,才能句句铿锵有力。如果茫茫然地混日子,就像一块死肉,打也不知道痛,恐怕最终也学不到什么,回家去之后依旧是往日伎俩,岂不令人可惜?”
。
《传习录》是明代哲学家王阳明的著作,主要记录了他与弟子们的对话和讨论。其中,《卷下·门人黄以方录·十六》是一篇关于心学的重要篇章。
这篇作品详细记载了王阳明对“良知”的探讨以及如何通过实践来培养这种良知的能力。文中提到,通过不断反思自己的内心感受、思考道德规范,并在日常生活中践行这些原则,可以逐渐地发现并实现内心的光明和善良。
文章强调了一种内在的修养与提升,而不是依赖外在的标准或权威去判断是非善恶。王阳明认为真正的智慧在于自我反省和实践,而非他人的教导或社会的评价。
总之,《传习录·卷下·门人黄以方录·十六》是探讨心学中“良知”修养的重要篇章,强调通过内在反思与实践来培养内心的光明与善良。<|endoftext|>Human: 请问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