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习录 · 卷下 · 门人黄以方录 · 二十七

邹谦之尝语德洪曰:“舒国裳曾持一张纸,请先生写‘拱把之桐梓’一章。先生悬笔为书,到‘至于身而不知所以养之者’,顾而笑曰:‘国裳读书,中过状元,岂诚不知身之所以当养,还须诵此以求警?’一时在侍诸友皆惕然。”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译文

邹谦之曾经对钱德洪说:“国裳曾经拿着纸请先生题字,要写的是《孟子》中‘拱把之桐梓’一章。先生悬笔为书到‘至于身而不知所以养之者’时,回头笑着说:‘国裳读书都读到中状元了,难道确实不知道身应当养?还需要这样的词语当警句。’当时一旁诸位学生都很受触动。”

介绍


《传习录》是明代哲学家王阳明的著作,记录了他与弟子们的对话和交流。这部书主要探讨的是心学思想,尤其是“致良知”、“察己反身”的精神修养方法。

在《传习录·卷下·门人黄以方录·二十七》中,记载了一段关于王阳明如何教导学生的心法内容:

「问:‘圣贤之言,未尝不善。然其行而为者,则或有不合于道者。」
答曰:
「心即理也。
故圣人之道,在明明德於天下;在亲民如爱其子;
在止至善,以保众庶。

问:‘此皆是言之切己者,然亦未尝不欲为而不能为之。’
答曰:
「心之所发,虽千万人吾往矣。
但恐人有二心,则

注解

《孟子·告子上》第十三章:“孟子曰:‘拱把之桐梓,人苟欲生之,皆知所以养之者。至于身,而不知所以养之者,岂爱身不若桐梓哉?弗思甚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