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习录 · 卷下 · 门人黄以方录 · 二十六

问:“孔子曰: ‘回也,非助我者也。’是圣人果以相助望门弟子否?”
先生曰:“亦是实话。此道本无穷尽,问难愈多,则精微愈显。圣人之言本自周遍,但有问难的人胸中窒碍,圣人被他一难,发挥得愈加精神。若颜子闻一知十,胸中了然,如何得问难?故圣人亦寂然不动,无所发挥,故曰‘非助’。”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译文

问:“孔子说:‘回也,非助我者也。’这说明圣人也是希望学生帮助自己?”

先生说:“这也是实话!圣人之道本就无穷无尽,学生的问难越多,就越能显现精微之处。圣人的学说本来是周全的,一旦遇到学生有搞不懂的地方来问自己,发挥与解释就越深刻。要是大家都像颜回那样听一知十,胸中了然熟知,哪里会有问难?所以圣人的学识也寂然不动,因此孔子才说颜回没帮他。”

介绍


《传习录》是明代哲学家王阳明的著作,是一部记录其言行和思想的重要文献。其中,《卷下·门人黄以方录·二十六》记载了王阳明的一段话:“夫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这段话强调了怀疑精神在学习中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小疑则小进”的观点。

《传习录》是明代哲学家王阳明的著作,是一部记录其言行和思想的重要文献。其中,《卷下·门人黄以方录·二十六》记载了王阳明的一段话:“夫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这段话强调了怀疑精神在学习中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小疑则小进”的观点。

《传习录》是明代

注解

《论语·先进》第三章:“孔子曰:‘回也,非助我者也,于吾言无所不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