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谦之尝语德洪曰:“舒国裳曾持一张纸,请先生写‘拱把之桐梓’一章。先生悬笔为书,到‘至于身而不知所以养之者’,顾而笑曰:‘国裳读书,中过状元,岂诚不知身之所以当养,还须诵此以求警?’一时在侍诸友皆惕然。”

【注释】

舒国裳:字国瑞,江西吉安府永丰人,万历三十二年(1604)状元及第。

曾:曾经。

持:拿。

纸:这里指文章的稿子。

先生:对德洪的尊称。

为书:写文章。

悬笔:悬空挥笔。

顾而笑曰:回头笑着说。

顾:回头。

中:考中。

“养”通“yang”,养身的意思。

还须诵此以求警:还需要诵读这篇文章以作警示。

警:警觉、警惕。

一时:当时候。

在侍诸友:在场的众位朋友。

皆:都。

惕然:感到恐惧的样子。

【译文】

邹谦之说:舒国裳曾经拿着一篇文章,请先生写一篇《拱把之桐梓》一章。先生悬空挥笔,写到“至于身而不知所以养之者”,回头笑着对他说:“舒国裳读书,中过状元,难道真的不知道身体应该怎样保养,还来诵读这篇文章以作警醒吗?”在场的各位朋友都感到恐惧。

【赏析】

此诗是王阳明与弟子们谈论修身养性的文章,通过对话的形式表现了他对人的修养和教育的看法。

“邹谦之尝语德洪曰” ——这是邹谦之告诉德洪的话。邹谦之是王阳明的弟子之一,他向德洪讲述自己的经验,希望他能够明白修身养性的道理。

“舒国裳曾持一张纸,请先生写‘拱把之桐梓’一章。” ——这句话是说舒国裳拿着一篇文章,请王阳明为他撰写一篇关于修养身心的文章。

“先生悬笔为书,到‘至于身而不知所以养之者’。” ——王阳明开始写作,但是写了一段之后发现,虽然自己已经写出了很多关于修身的文章,但却没有真正理解修身的意义,所以他停下笔来思考这个问题。

“顾而笑曰:‘国裳读书,中过状元,岂诚不知身之所以当养,还须诵此以求警?’ ” ——王阳明回过头笑着说:“舒国裳考取状元,不是真的不知道身体应该怎么养,而是需要诵读我写的这篇文章以作警醒。”

“一时在侍诸友皆惕然。” ——在场的所有朋友都感到害怕。这句话的意思是:所有在场的朋友都感到害怕。这里的“在侍诸友”指的是所有的在场的朋友,他们都是王阳明的学生。

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可以体会到王阳明对于修身养性的深刻理解和独到见解。他强调要真正理解修身的意义,才能真正达到修身的目的;同时,他也强调了阅读经典的重要性,认为只有通过不断的阅读和思考,才能够真正理解和领悟其中的道理。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