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梦寻 · 卷五 · 西湖外景 · 云居庵

云居庵在吴山,居鄙。宋元?间,为佛印禅师所建。圣水寺,元元贞间,为中峰禅师所建。中峰又号幻住,祝发时,有故宋宫人杨妙锡者,以香盒贮发,而舍利丛生,遂建塔寺中,元末毁。明洪武二十四年,并圣水于云居,赐额曰云居圣水禅寺。岁久殿圮,成化间僧文绅修复之。寺中有中峰自写小像,上有赞云:“幻人无此相,此相非幻人。若唤作中峰,镜面添埃尘。”向言六桥有千树桃柳,其红绿为春事浅深,云居有千树枫桕,其红黄为秋事浅深,今且以薪以??,不可复问矣。曾见李长蘅题画曰:“武林城中招提之胜,当以云居为最。山门前后皆长松,参天蔽日,相传以为中峰手植,岁久,浸淫为寺僧剪伐,什不存一,见之辄有老成凋谢之感。去年五月,自小筑至清波访友寺中,落日坐长廊,沽酒小饮已,裴回城上,望凤凰南屏诸山,沿月踏影而归。翌日,遂为孟?画此,殊可思也。”
李流芳《云居山红叶记》:
余中秋看月于湖上者三,皆不及待红叶而归。前日舟过塘栖,见数树丹黄可爱,跃然思灵隐、莲峰之约,今日始得一践。及至湖上,霜气未遍,云居山头,千树枫桕尚未有酣意,岂余与红叶缘尚悭与?因忆往岁忍公有代红叶招余诗,余亦率尔有答,聊记于此:“二十日西湖,领略犹未了。一朝别尔归,此游殊草草。当我欲别时,千山秋已老。更得少日留,霜酣变林杪。子常为我言,灵隐枫叶好。千红与万紫,乱插向晴昊。烂然列锦锈,森然建??。一生未得见,何异说食饱。”
高启《宿幻住栖霞台》诗:
窗白鸟声晓,残钟渡溪水。此生幽梦回,独在空山里。
松岩留佛灯,叶地响僧履。予心方湛寂,闲卧白云起。
夏原吉《云居庵》诗:
谁辟云居境,峨峨瞰古城。两湖晴送碧,三竺晓分青。
经锁千函妙,钟鸣万户惊。此中真可乐,何必访蓬瀛。
徐渭《云居庵松下眺城南》诗:
夕照不曾残,城头月正团。霞光翻鸟堕,江色上松寒。
市客屠俱集,高空醉屡看。何妨高渐离,抱却筑来弹。
(城下有瞽目者善弹词。)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西湖梦寻》并非由张岱所著,而是明末清初的文学家张岱的一部散文作品集。该书共五卷七十二则,对杭州一带重要的山水景色、佛教寺院、先贤祭祠等进行了全方位的描述。

《西湖梦寻》不仅是对杭州风景名胜的一次全景式记录,也是对杭州人文历史的一次深入挖掘。书中所记载的佛印禅师和中峰禅师的活动地点,如圣水寺,是杭州历史上的重要遗迹,它们见证了杭州在宋元时期的宗教文化和建筑艺术的发展。此外,云居庵、圣水寺的地理位置和文化背景也为研究杭州的地理历史提供了宝贵的第一手资料。

《西湖梦寻》不仅展示了杭州的自然风光,还反映了当地人民的生活状态和精神面貌。例如,夏原吉和徐渭的作品,都是对云居庵及其周边环境的生动描绘,表达了作者对这个地方的喜爱和向往。这些文学作品不仅丰富了人们对杭州历史文化的理解,也提升了杭州的文化品位和艺术价值。

《西湖梦寻》是一部具有较高艺术价值的文学作品集,它以独特的视角和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杭州的自然景观和人文历史。通过对这部作品的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杭州的过去,也可以为未来的文化发展和旅游资源的开发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