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记章句·中庸衍

诚明相资以为体,知行相资以为用。惟其各有致功,而亦各有其效,故相资以互用。则于其相互,益知其必分矣。同者不相为用,资于异者乃和同而起功,此定理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礼记》是儒家经典之一,是一部重要的古代典籍和哲学著作,主要记录了先秦时期的礼仪制度、道德规范及政治思想等。而“中庸”则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在这里,“衍”可能是指对这一章节的注解或解释。

根据我对相关资料的理解,《礼记章句·中庸衍》这部作品是关于《礼记》中的“中庸”的篇章,它详细地阐述了儒家对于“中庸之道”的理解和实践。”中庸”在古代哲学和伦理学中有其独特的含义:它强调的是平衡、适度与和谐的生活态度,在个人修养和社会关系上追求理想状态的实现。

这部作品可能包含对《礼记》中关于礼仪制度、道德规范及政治思想的具体阐释,也可能包括注释或补充说明。通过这样的解释,读者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儒家对于“中庸之道”的理解和实践,并从中获得指导和启示。

请注意

注解

知行关系,即认识与实践关系,是中国哲学的基本命题。“知行”范畴最早见于《尚书·说命中》:“非知之艰,行之惟艰。”出自商王武丁与贤相傅说的“君臣对话录”,这是“知易行难”的原始表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