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庵梦忆 · 卷五 · 金山竞渡

看西湖竞渡十二三次,己巳竞渡于秦淮,辛未竞渡于无锡,壬午竞渡于瓜州,于金山寺。西湖竞渡,以看竞渡之人胜,无锡亦如之。秦淮有灯船无龙船,龙船无瓜州比,而看龙船亦无金山寺比。瓜州龙船一二十只,刻画龙头尾,取其怒;旁坐二十人持大楫,取其悍;中用彩篷,前后旌幢绣伞,取其绚;撞钲挝鼓,取其节;艄后列军器一架,取其锷;龙头上一人足倒竖,敁敠其上,取其危;龙尾挂一小儿,取其险。自五月初一至十五,日日画地而出。五日出金山,镇江亦出。惊湍跳沫,群龙格斗,偶堕洄涡,则蜐捷捽,蟠委出之。金山上人团簇,隔江望之,蚁附蜂屯,蠢蠢欲动。晚则万艓齐开,两岸沓沓然而沸。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陶庵梦忆·卷五·金山竞渡》是明朝散文家张岱所著的文学作品。在这部作品中,作者详细描述了自己多次观看西湖竞渡的经历。西湖竞渡是一种传统的民间活动,每年在西湖举行,吸引了大量观众前来观赏。具体分析如下:

  1. 作品背景和内容概述
  • 创作年代:《陶庵梦忆·卷五·金山竞渡》成书于明朝中后期,直至清朝乾隆四十年(1775年)才首次出版。
  • 主要内容:该书共八卷,记录了作者张岱的个人所见所闻及所思所感。其中,《卷五·金山竞渡》是其对西湖竞渡活动的记述。
  1. 作品特色及艺术成就
  • 文学价值:作为明末清初的重要散文集,《陶庵梦忆》以其独特的文学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而著称。其中,《卷五·金山竞渡》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西湖竞渡的场景和参与者的风貌,展现了当时社会的风俗民情。
  • 历史意义:通过对西湖竞渡的描写,不仅反映了明代晚期的社会面貌和文化特点,也为后世提供了研究古代民间活动的珍贵资料。
  1. 文化与历史价值
  • 民俗文化:西湖竞渡作为一种传统民俗活动,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通过对这一活动的叙述,能够深入了解当时的社会风俗、民族精神以及人们的生活状态。
  • 历史见证:《陶庵梦忆》不仅是张岱个人情感的抒发,更是对一个时代的记录。通过其文字,可以窥见明末清初的社会风貌,为研究这一时期的历史提供了重要视角。

《陶庵梦忆·卷五·金山竞渡》不仅是一部记录杭州西湖竞渡盛况的文学作品,更是一部蕴含着深厚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的作品。通过对这部作品的学习与研究,不仅可以了解到清代初期的社会风情和人民生活,还可以感受到中国古代文人对自然美的独特感悟和对社会生活的关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