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天锡串戏妙天下,然出出皆有传头,未尝一字杜撰。曾以一出戏,延其人至家,费数十金者,家业十万缘手而尽。三春多在西湖,曾五至绍兴,到余家串戏五六十场,而穷其技不尽。天锡多扮丑净,千古之奸雄佞幸,经天锡之心肝而愈狠,借天锡之面目而愈刁,出天锡之口角而愈险。设身处地,恐纣之恶不如是之甚也。皱眉视眼,实实腹中有剑,笑里有刀,鬼气杀机,阴森可畏。盖天锡一肚皮书史,一肚皮山川,一肚皮机械,一肚皮磊砢不平之气,无地发泄,特于是发泄之耳。余尝见一出好戏,恨不得法锦包裹,传之不朽;尝比之天上一夜好月,与得火候一杯好茶,只可供一刻受用,其实珍惜之不尽也。桓子野见山水佳处,辄呼“奈何!奈何!”真有无可奈何者,口说不出。
陶庵梦忆 · 卷六 · 彭天锡串戏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
《陶庵梦忆》是清代笔记小说集,作者张岱(1597年—1683年),字宗子、又号蝶叟,明末清初浙江钱塘人。他一生爱好文学艺术,在中国古典散文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代表作有《西湖七月半》,被后世誉为“小品文之祖”。张岱在作品中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江南水乡的生活场景和风土人情,并融入了自己的人生体验与感悟。
《陶庵梦忆》中的《彭天锡串戏》讲述了一个关于戏曲表演的故事。故事发生在清朝乾隆年间,作者通过虚构的方式描述了一出由艺人演出的传统戏剧——“串戏”。在这一段叙述中,张岱描绘了当时江南地区丰富多彩的民间艺术生活,并详细介绍了不同地方特色的戏曲表演形式和演员们的精湛技艺。
《彭天锡串戏》不仅展现了清代中期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