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庵梦忆 · 卷六 · 目莲戏

余蕴叔演武场搭一大台,选徽州旌阳戏子剽轻精悍、能相扑跌打者三四十人,搬演目莲,凡三日三夜。四围女台百什座,戏子献技台上,如度索舞縆、翻桌翻梯、觔斗蜻蜓、蹬坛蹬臼、跳索跳圈,窜火窜剑之类,大非情理。凡天神地祇、牛头马面、鬼母丧门、夜叉罗刹、锯磨鼎镬、刀山寒冰、剑树森罗、铁城血澥,一似吴道子《地狱变相》,为之费纸札者万钱,人心惴惴,灯下面皆鬼色。戏中套数,如《招五方恶鬼》、《刘氏逃棚》等剧,万馀人齐声呐喊。熊太守谓是海寇卒至,惊起,差衙官侦问,余叔自往复之,乃安。台成,叔走笔书二对。一曰:“果证幽明,看善善恶恶随形答响,到底来个能逃?道通昼夜,任生生死死换姓移名,下场去此人还在。”一曰:“装神扮鬼,愚蠢的心下惊慌,怕当真也是如此。成佛作祖,聪明人眼底忽略,临了时还待怎生?”真是以戏说法。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陶庵梦忆》是清代散文家张岱的代表作,收录于其自编的小品文集《陶庵梦忆》,是一部记载作者生活经历和见闻感受的作品。

在卷六中,《目莲戏》是一篇描述民间信仰“目莲”的故事。”目莲”是一种佛教仪式,在中国南方地区广泛流传,主要目的是为了超度亡灵、消除冤孽。根据文中内容,“目莲戏”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由僧人或道士主持的仪式。

  2. 祭祀亡者,并向他们表达哀悼之情。

  3. 在家中进行“目莲戏”,即通过表演故事来超度亡灵,消除冤孽。

  4. 演出内容多为佛教经典中的善恶报应的故事和寓言。

  5. 通过戏剧性的表现方式,让观众在娱乐中思考生死轮回、因果报应等哲学问题。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