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纲目 · 金部 · 粉锡

释名
即铅粉,又有解锡、铅华、定粉、瓦粉、光粉、水粉、白粉、官粉、胡粉等名。旧日妇女用来擦脸。古人称铅为黑锡,所以铅粉又叫做粉锡。
气味
辛、寒、无毒。
主治
劳复与食复(按:大病初愈,尚未恢复,便有性交,引起发烧、便赤、卵肿或缩入等症状,叫做“劳复”。因贪食而旧病复发,叫做“食复”)。用粉锡少许,水冲服。
小儿脾泄不止。用红枣二十个,去核,将粉锡填入,在瓦上烘干,去枣留粉,再研细。每服三分,米汤送下。
赤白痢。用粉锡一两,调鸡蛋清,和灸烘焦,研细。每次用冷水冲服一钱。
小儿疳痢(按:由疳疾引起,时痢时止。痢时,红白兼有,全身黄瘦)。用粉锡先蒸后熬,等变色时,每服半钱,米汤送下。
小儿腹胀。用盐熬粉锡,等变色后,即取以摩擦腹部。
小儿肚皮变青,极为危险。用上法可治好。
小儿夜啼不止。用粉锡如三粒豆子那样大的量,水冲服。一天服三次。
身热多汗。用粉锡半斤、雷丸四两,共研细,当作扑粉扑身。
绦虫蛔虫。用少量粉锡,炒后放在肉汤里空心服下,大效。
鼻血不止。用醋炒粉锡,服一钱,即见效。
齿缝出血。用粉锡半两、麝香半钱,卧时擦牙。
跌打瘀血。用粉锡一钱,和水冲服。虽脸青、气短、欲死者亦有效。
跌打断骨。用粉锡、硼砂等分,研细。每服一钱,苏木汤送下。宜多饮苏木汤。
面皮抓伤。用香油调粉锡搽患处。
打伤后肿痛成疮。用粉锡一两、生赤石脂一钱、水银一分,拌麻油,调成膏,摊在油纸上贴佃处。脱肉的地方,可有膏填满,再包扎好。
黄水脓疮。用粉锡煅黄三钱,加松香三钱、黄丹一钱、细矾二钱,共研为末。倒入香油二两,熬成膏子涂搽。
口角生疮。用炒粉锡一分、黄连半两,共研为末,搽患处。
翻花恶疮(按:疮内有米粒状小颗,破则出血),翻出于外,故称翻花)。用粉锡一两、胭脂一两,共研为末。在盐水洗净患处后,即将药搽上。一天搽五次。
蜂巢疮。用粉锡、朱砂等分,研细,调蜜搽疮上。
汤火伤。用羊子骨髓调粉锡涂搽。
蠼螋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本草纲目·金部·粉锡》是明末清初著名医学家李时珍所著的药典著作,全书共五十二卷。这部作品不仅是一部药物学巨著,也是中国古代药物学研究的集大成之作。

《本草纲目》的编纂始于1607年,耗时29年,于1637年编成初稿。1641年,作者根据“补遗”部分的内容增删修改,完成定稿。全书共五十二卷,分为一至六万五千三百七十七条(其中“正”字一千三百四十四种)。全书内容涉及动植物矿物等各类药材及医书、药方和民间验方。

《本草纲目》在编写过程中,李时珍亲自踏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对各种植物、动物和矿物进行实地考察和采集。他对每种药材都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包括其形态、生长环境、产地、采收时间等。同时,他也对每种药材的功效、用法进行了系统的阐述,为后世提供了丰富的药学信息。

《本草纲目》不仅是一部药物学著作,更是一部综合性的百科全书。它涵盖了生物学、地质学、地理学、化学等多个领域,对于当时科学技术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本草纲目·金部·粉锡》是一部具有极高学术价值和历史价值的医学典籍,对于研究中国古代医药学、生物学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