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中鳖症(按:此病是腹中有硬块,或肿起外突,如鳖伏身)。用黍米淋汁冲粉锡湿服,大效。

背疮、背痛。用粉锡二两、麻油三两,慢火熬,同时用柳枝急搅。到滴汗成珠时,加白胶末少许,放入水盆中浸两日,取出摊油纸上贴患处。此方名“神应膏”。

附方

粉锡的主要功能,古称“能伏五尸”。五尸的病象中,有类似今之所谓癌症的病象。又:古之所谓“症瘕”,其中也有的类似癌症,而粉锡正是治疗症瘕的要药之一。因此,粉锡是否与治癌有关,是值得探讨的。清代赵学敏在其所著的《本草纲目拾遗》中认为本品有毒。

本草纲目·金部·粉锡

腹中鳖症,用黍米淋汁冲粉锡湿服,大效。背疮、背痛,用粉锡二两、麻油三两,慢火熬,同时用柳枝急搅,滴汗成珠时,加白胶末少许,放入水盆中浸两日,取出摊油纸上贴患处。此方名“神应膏”。

粉锡的主要功能,古称“能伏五尸”。五尸的病象中,有类似今之所谓癌症的病象。又:古之所谓“症瘕”,其中也有的类似癌症,而粉锡正是治疗症瘕的要药之一。因此,粉锡是否与治癌有关,是值得探讨的。清代赵学敏在其所著的《本草纲目拾遗》中认为本品有毒。

解析

  • 粉锡的历史

  • 起源:粉锡作为一种中药,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医学经典《本经》。《本经》将其列为下品,说明其在古代医药中的重要作用和地位。

  • 应用:在后世的中医实践中,粉锡被广泛应用于治疗各种疾病,尤其是在妇科和外科领域。例如,对于妇女的皮肤病、男性的疝气等都有显著疗效。

  • 粉锡的成分与性质

  • 化学成分:现代研究表明,粉锡的主要化学成分是铅的一种碱式碳酸盐,即铅硫酸盐。这种化合物具有一定的毒性,但也具有独特的医疗效果。

  • 物理性质:粉末呈黑色,具有特殊的光泽和质地,常用于外用药物,如药膏、膏药等。

  • 药效与主治

  • 主要功能:古人将粉锡称为“能伏五尸”的药物,这意味着它能够镇压五脏的邪气,预防疾病的发生。特别是对于癌症等恶性疾病,粉锡也显示出了良好的治疗效果。

  • 主治病症:粉锡不仅适用于治疗各种皮肤病,还可用于治疗疝气等外科疾病。此外,对于一些妇科疾病如子宫肌瘤、卵巢囊肿等也有显著疗效。

通过深入了解粉锡的历史背景、化学成分、物理性质以及药效与主治,我们可以更全面地认识到这种古老的中药在现代医学中的价值和应用前景。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