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纲目 · 草部 · 前胡

释名
《唐韵》作湔胡。
气味
苦、微寒、无毒。李时珍认为:前胡味甘辛,气微平。
主治
肺热、痰热、风头痛、反胃呕逆、小儿疳气等症。
李明珍指出:前胡,“其功长于下气,故能治痰热、喘嗽、痞膈、呕逆诸疾。气下则火降,痰亦降矣。所以有推陈致新之绩,为痰气要药。”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本草纲目》是一部由明代李时珍编撰的药物学巨著,全书共16卷、529篇,记载了当时中国和世界范围内广泛使用的药物及其疗效。其中,“前胡”是书中收录的一种中药材。

“前胡”的药用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清热解毒:具有一定的抗炎作用。
  2. 利咽喉:能够缓解喉咙痛、咳嗽等症状。
  3. 化痰止咳:有助于稀释黏液,减轻气管和支气管的炎症。

在《本草纲目》中,“前胡”被归类于“辛温药”,具有一定的祛风散寒的功效。它常用于治疗感冒引起的头痛、鼻塞等症状,并且也被认为对哮喘有一定的辅助作用。

需要注意的是,《本草纲目》是李时珍根据当时已知的药物知识编写的,因此书中记载的内容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