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名
亦名地薰、芸蒿、山菜、茹草。
气味
(根)苦、平、无毒。
主治
伤寒余热(伤寒之后,体瘦肌热)。用柴胡四两、甘草一两,每用二钱,煎服。
小儿骨热(十五岁以下小儿遍身如火,盗汗、咳嗽、烦渴,日渐黄瘦)。用柴胡四两、丹砂三钱,共研为末,拌猪胆汁和饭蒸熟,做成丸子,如绿豆大。每服一丸,桃仁、乌梅汤送下。一天服三次。
虚劳发热。用柴胡、人参等分,每服三钱,加姜枣同水煎服。
湿热黄疸。用柴胡一两、甘草二钱半,白茅根一小把,加水一碗,煎至七成,适当分次服完。
眼睛昏暗。用柴胡二钱半、决明子七钱半,共研为末,人乳调匀,敷眼上。
积热下痢。用柴胡、黄芩等分,半酒半水煎至七成,待冷定后空心服下。
本草纲目 · 草部 · 茈胡(柴胡)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
《本草纲目》是一部由明代医学家李时珍编写的大型药物学著作,共记载了1892种药物的药性、功效和使用方法。书中详细描述了各种植物、动物、矿物等自然产物在医药上的应用,并且强调了中药的配伍禁忌以及合理用药的重要性。
《本草纲目》不仅是一部重要的医学参考书,也是中国乃至世界最早的大型百科全书之一,在中医药学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这本书对后世药物研究和临床实践产生了深远影响,至今仍被广泛引用和学习。在书中,“本草纲目 · 草部”部分详细介绍了各种草药的特性、用途以及使用方法,其中“茗胡(柴胡)”是其中之一。
《本草纲目》对中药的研究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并且它不仅是一部药物学著作,也反映了中国古代医药文化的深厚底蕴和丰富内涵。这本书在中医药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