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纲目 · 菜部 · 鸡肠草

气味
微辛、苦、平、无毒。
主治
小便频数。用鸡肠草一斤,在豆豉嗔中煮过,和米煮粥。常吃。
小儿下痢。用鸡肠草捣汁一合,调蜜服,有效。
风热牙痛。用鸡肠草、旱莲草、细辛,等分为末。每天擦三次。此方名“祛痛散”。
头疮。用鸡肠草烧灰,和盐涂搽。
漆疮发痒。用鸡肠草捣烂涂搽。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本草纲目》中的《菜部·鸡肠草》是一本收录了多种草药的医药学著作,其中特别提到了一种叫做“鸡肠草”的药物。以下是关于该药物的详细介绍:

  1. 药物性质
  • 鸡肠草微辛、苦、平、无毒。
  • 其性味归经为微辛、苦、平,归于肝、大肠和肺经。
  • 鸡肠草具有清热利湿和解毒消肿的功效,适用于湿热痢疾、黄疸等病症。
  1. 主要功能
  • 用于治疗小便频数。
  • 对小儿下痢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 能够缓解风热牙痛的症状。
  • 对于头疮和漆疮发痒有一定的疗效。
  1. 使用方法
  • 鸡肠草可以通过煮粥或捣汁的方式食用。
  • 将鸡肠草与豆豉一同煮过,与米同煮成粥,可以常食以预防疾病。
  • 使用鸡肠草捣汁并调入蜜,对小儿赤白痢有效。
  • 鸡肠草可烧灰后涂擦于皮肤上,对于头疮和漆疮有明显效果。
  1. 临床应用
  • 在《本草纲目》中,李时珍不仅描述了鸡肠草的功效和应用,还提供了一些具体的方剂如祛痛散和治漆疮的方子。
  • 此外,书中还有关于鸡肠草的其他用途和附方,如治疗疳疮、止小便利等。
  1. 历史影响
  • 《本草纲目》作为明代的一部重要医药学著作,其编纂过程耗时二十七载,三易其稿,收载药物1892种。
  • 李时珍的这部作品不仅丰富了中国古代医药宝库,而且对后世的中医药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除了以上内容,以下还有一些需要注意的信息:

  • 注意事项:虽然鸡肠草具有多方面的药用价值,但其并非万能良药,使用时需根据具体病症和体质进行选择。
  • 饮食搭配:食用鸡肠草时应注意与其他食物的搭配,以免影响消化吸收或造成其他不适。
  • 禁忌症:某些情况下不宜使用鸡肠草,如孕妇、哺乳期妇女和体弱者应慎用。
  • 药材来源:确保鸡肠草的来源可靠,避免使用伪劣或掺杂其他药材的产品。

《本草纲目》中的《菜部·鸡肠草》是一部内容丰富的医药学著作,不仅记载了鸡肠草的性质、功效和应用,还提供了多种治疗方法和方剂配伍。该书对后世的中医药学研究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