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遇苏平仲编修

南州苦寒月,雨雪久不雱。
风沙满长道,四顾心飞扬。
君子有行役,束书归故乡。
故乡浙水上,远在天一方。
父母及兄弟,昔别今五霜。
我昨来自东,音问不得将。
为言起居好,良足慰子肠。
巍巍帝王都,济济人物场。
六馆走相送,如惜孤凤凰。
惜兹岁华晚,眷彼川路长。
卧听吴门钟,归共越人航。
上堂拜家庆,兄弟同乐康。
欢言酌春酒,拜舞迎春阳。
愿言千丈厓,长照百年觞。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南京遇苏平仲编修》是明代诗人胡翰所作,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与离别之情。下面将详细探讨这首诗的内容、作者生平以及其在文学史上的意义:

  1. 作者背景
  • 生平简介:胡翰(字仲申),元末明初金华人。他不仅在文学上有成就,还曾担任衢州府教授,并参与了元史的编纂工作。
  • 避地南华山:元末之际,胡翰因逃避战乱而隐居南华山,期间创作了大量文学作品,如《春秋集义》、《胡仲子集》等。
  1. 诗词原文
  • 诗句翻译:《南京遇苏平仲编修》原文如下:“南州苦寒月,雨雪久不雱。风沙满长道,四顾心飞扬。君子有行役,束书归故乡。故乡浙水上,远在天一方。父母及兄弟,昔别今五霜。我昨来自东,音问不得将。为言起居好,良足慰子肠。”这些句子描绘了诗人在严寒的天气里行走在外,感受到家乡的遥远和亲人的思念。
  • 诗意解析:诗歌通过描绘旅途中的艰难景象和对家乡亲人的挂念,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不安。同时,也展现了他对家人的深切关怀和对故土的眷恋。
  1. 历史意义
  • 文学价值:《南京遇苏平仲编修》作为胡翰的代表作之一,其深刻的情感表达和精湛的艺术造诣,使其成为中国古典文学中的佳作之一。
  • 影响传承:此诗被收录于《全唐诗》等重要文献中,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不仅是研究胡翰及其时代的重要资料,也是学习古代汉语诗歌的重要文本。
  1. 文化象征
  • 思乡情绪的表现:在中国文化中,故乡始终是一个温馨而又复杂的存在,它既代表着对过往美好时光的回忆,也象征着对现实困境的挑战。《南京遇苏平仲编修》生动地表现了这种复杂的情感状态,反映了诗人身处异地时对家乡的无限眷恋和忧虑。
  • 人文情怀的体现:胡翰以其真挚的情感和对家国的责任感,体现了文人特有的人文情怀。这种情怀不仅贯穿于他的文学作品中,也深深影响了他的人生选择和行为准则。
  1. 后世影响
  • 文学地位:胡翰的作品因其深厚的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据了重要的地位。他的诗作不仅在当时受到广泛赞誉,而且至今仍被读者所传诵。
  • 教育意义:胡翰的生平和他的作品,为后人所敬仰。通过研究他的生平和创作,不仅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古典文学的历史脉络,也可以从中汲取到生活的智慧和创作的灵感。

《南京遇苏平仲编修》不仅展现了胡翰卓越的文学才能和深沉的情感世界,也为后世提供了宝贵的历史和文化资源。通过对这首诗的研究和欣赏,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家国情怀与个人情感的深刻内涵。

相关推荐